压岁钱为什么要叫“压岁”钱呢?

如题所述

1. 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流传着两个主要的说法。
2. 第一个说法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祟”的小妖,会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出来摸熟睡孩子的头,导致孩子哭闹、头疼和发热,甚至变成傻子。为了保护孩子,家家户户都会在那天晚上点亮灯火守夜,这被称为“守祟”。
3. 有一对老夫妇晚年得子,非常珍视他们的孩子。在大年三十的夜晚,他们担心“祟”会伤害孩子,因此拿出八枚铜钱和孩子玩耍。当孩子玩累入睡后,他们将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然后夫妻俩不敢合眼守夜。
4. 半夜里,一阵阴风突然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正要伸手摸孩子的头时,枕头边突然发出闪光,吓跑了“祟”。第二天,夫妻俩将用红纸包的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之后大家都学着这样做,孩子们就安全无事了。
5.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保护孩子。因为“祟”与“岁”谐音,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通常是用彩绳穿起来的铜钱,形状像龙,尊长赐给小辈的压岁钱也被称为压岁钱。
6. 近代,压岁钱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则包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随着货币改为纸币,长辈们喜欢给孩子们兑换连号的新钞票,祝愿他们“连连高升”。
7. 第二个说法是,历史上,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的会用盘、盒等器具盛放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成为了现在给压岁钱的方式。
8. 清代,压岁钱带有了去邪、祈福的意义,《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岩哗塌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指的是带方孔的铜制钱。纸币取代金属制钱后,压岁钱改用红纸包封,以示吉利。
9. 清代诗人曾描绘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