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翎镇的名称有着多种说法。一说是满语音译,意为“未开垦之地”,象征着早期的荒芜与原始。另一种传说是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在小锅盔山附近,有一只巨雕飞翔时,遗落了一根绚丽的羽翎,此处遂被命名为前刁翎(即今建堂)和后刁翎,简称刁翎。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清朝末年,最初写作“雕翎”,后来简化为“刁翎”。在1910年至1911年的清宣统年间,刁翎已经被用作依兰府下属的区名,称为刁翎区。
进入民国时期,1927年,刁翎区发展为依兰刁翎镇县五区,此时刁翎改称为兴隆镇。然而,在1931年至1945年的沦陷时期,这一地区被称为兴隆村,以兴隆镇为中心。刁翎一词逐渐成为泛指北四乡镇(刁翎镇、建堂乡、三道通镇、莲花镇)广大地区的名称。解放后,1947年,这里成立了刁翎县,县政府设在刁翎村,下辖刁翎区。1949年,刁翎县撤销,地界并入林口县,刁翎区更名为林口县第八区。随后的岁月里,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刁翎乡、刁翎人民公社相继建立,直至1984年5月3日,刁翎地区最终改建为刁翎镇人民政府,简称刁翎。2001年,原林口县双丰乡的部分行政村并入新刁翎镇,进一步拓展了其地域范围。
刁翎镇位于县城北偏西69公里处,东经129°59′,北纬45°46′。镇区四至北与依兰县接壤,东北、东接勃利县,南依建堂乡,西与三道通镇相连。刁翎镇总面积67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544.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