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诊断方法及其延误诊治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产后出血的诊断关键在于准确测量和评估出血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容积法称重法用于估计失血量,而面积法则是根据出血区域来计算。
    休克指数(SI)是评估失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如SI在0.5-1(500-750ml)、1(20-30%)等不同范围内,对应不同的出血量。
    血色素和红细胞的下降也能反映出血量,每下降1g血色素约失血500ml,红细胞下降100万时血色素下降超过3g(1500ml)。
    血球压积下降3%约对应500ml失血。

错误的出血量测量可能导致延误治疗。快速大量出血通常容易诊断,但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如软产道裂伤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是常导致延误的原因。


失血性休克的分级标准包括心率、血压和尿量等指标,如代偿性(I级)到重度(IV级)分别对应不同失血量和症状。


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宫底升高、宫体软且大量出血,按摩或宫缩剂能改善。



    子宫下段收缩力差:常见于前置胎盘或胎盘低置,即使胎盘完整剥离也可能出血。

胎盘因素出血:如胎盘滞留、残留或粘连等,需根据胎盘状态和阴道出血情况进行判断。


软产道损伤性出血:宫缩良好但阴道持续流血,检查产道可见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宫缩正常,出血无血块且血液长时间不凝,需通过病史和化验确认。


子宫内翻性出血:严重失血、休克,检查可见梨形包块和子宫翻出的凹陷,需专业判断。


扩展资料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