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是什么收入?不是财产性收入,应该是哪一类的收入?

如题所述

国家要通过二次分配方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社会保障收入当然属于“社会福利”收入了。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所收取得来的收入。反映了该国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了未来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的特征:

  1.收入从的日常活动中产生,也可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还可是非法行为中产生;
  2.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必然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确认的原则:

  1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① 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
  ②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的判断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①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销售商品的价款;
  ② 实务中,企业售出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要求,并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买方也承诺付款,即表明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够收回;
  ③ 如企业判断价款不能收回,应提供可靠的证据。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① 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
  ② 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有: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十)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不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有: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