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主言语七十王右军是一个怎么样人的?

如题所述

原文: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参考翻译:王羲之与谢安一同登上冶城(南京的冶城,吴王夫差最开始营建。)谢安悠然自得,思绪悠远深邃,所拥有的志向超然世外。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和周文王都是勤于政事,前者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手脚都磨出老茧了,后者辅助成文治国,夜日继日的工作,事情却还是忙不过来。如今我们国家不太平,到处都是敌人,士大夫本应该想着为国家效力做事,却整天在一起讨论一些虚无虚幻的东西,追求一些浮夸的文辞从而耽误要事,这恐怕不是当今的士大夫该做的事情。”谢安回答说:“秦朝任用商鞅实施变法,最后只传到秦二世就亡国了,难道这也是因为大家谈论玄学这种行为所导致的祸患吗?”

魏晋以来,社会上形成了崇拜老庄神仙的风气,有名的权臣名士都喜欢聚在一起谈这些虚无玄幻的东西。本段是王羲之和谢安各自发表对于这种风气的看法。

王羲之认为这种风气不好,对国家没有实际意义。他引用了夏禹和文王治国理念和政绩,希望当朝的执政者也能效仿远古的贤君改变社会风气,崇尚务实的风气。同时也希望当朝的士大夫能够干实事。

谢安没有直接反对王羲之的观点,但也不赞同他的观点。他举了秦国的例子,似乎是说明亡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专务虚言。

晋国在当时的背景下,王权式微,人心浮动。外有虎视眈眈的强敌,内有蠢蠢欲动的权臣。这种局面,你根本无法指望出现夏禹和周公这类贤君圣人出现,带领大家勤勤恳恳治理国家。士大夫专务虚言,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是时代不让他们出来做事。当年司马家族诛杀曹氏宗亲好友,开了杀戮篡国的不良风气。常言道:上行下效。司马家族以权臣的身份可以杀戮篡国,那么其他的权臣也可以依葫芦画瓢。这些士大夫只有笔杆子,怎么去跟枪杆子对抗。既然对抗不了,那就干脆不去管国事,惹不起至少躲得起。因此,这种喜好玄学的风气,也是时代的产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这里的“王右军”指的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这里主要指的是“东床快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