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很好的与人沟通?

如题所述

学会专心听孩子说话,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专心听。我想请大家去回忆一下,有多少时候,当你的孩子回来以后很高兴在跟你说话,但是你正在忙着做饭,或者你正在忙着做家务,或者你正在忙着干工作,上网看电视。总之你正在一边做事一边听。对于我们来说,因为孩子说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很简单,我们觉得这个没有问题,他说我都能听的明白。但对于孩子来说,我跟我妈妈说一件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她肯不肯放下她手里所有的事情,来认真听我说,他体会到的是我在我父母那里是不是足够重要。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个非常有名的美国的家庭连续剧叫《成长的烦恼》。里面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当他们的父母跟他们最早那个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们会习惯把孩子抱到一个桌子上面,然后让孩子和自己面对面,并且是眼睛能够平视自己的那样一个角度去说话。我记得当时对于这个行为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有关亲子教育方面的一些讨论。这个行为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其实就是因为它第一次提醒很多家长,当我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我要跟他平等地互动,我要放在我手头上的东西去,专心地去跟他互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5
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有我们可以说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去说我们的一些感受。比如我们听了这个话,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比如本来你们约好了要去动物园,但是雾霾特别厉害,然后你说这样对身体不好,决定今天不去了,孩子就不愿意了。孩子就说:“我太生气了,我梦想去,你非说不去,就这么点破天气,为什么不能出去?你臭妈妈太坏了,我不喜欢你。”你们也许注意到我刚刚说话的时候,很多都是用“我”来开头的,用“我”来开头的话会比较不容易让别人觉得是一种指责。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你看这什么天气,如果这样的天气出去的话,那不是你又该咳嗽了,你鼻子又该不舒服了,你怎么一点都不能体谅妈妈的对你的好呢?这样用你来开口的话,常常容易会给人感觉是一种指责,这个时候,事实上我们也是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能够听得进去我们说的那些东西的。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告诉孩子,说说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对这件事情我的想法是什么?我确实知道你难受,但我要做这样一个决定,因为我坚信这样是为了你好。这个时候事实上我们在告诉孩子,我们的情感是什么,我们的想法是什么。
第2个回答  2018-12-15
帮助孩子去命名感受,第一个我们可以说的,尤其是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或者她表达越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去命名感受。对于小孩子来说,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和混合性的情感,它是不太容易搞得清楚的。而当他描述不清楚的时候,他本身就会很焦虑,他会觉得他没有办法去处理。这个时候其实家长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去消化他们处理不了的情感。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搞清楚他们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对于我们,不论成人还是孩子,当我们不清楚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我们是最容易紧张的,我们也最容易感觉我们无力去处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帮助孩子去命名情感。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控制感,让他觉得,原来并不是像我想的那么可怕,那么糟糕,我妈告诉我这样的感觉,比如就是生气,这样的感觉就是委屈,原来我知道这样是怎么了。那他的情绪就有可能向平稳的方向去发展,他就有可能释放更多的能力去想怎么处理问题。
第3个回答  2018-12-15
我想起来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也是我一个同学的孩子的事情。那个孩子回来,对班主任特别不满意,说这个老师简直太过分了,明明放假给我留这么多作业。说了好多对老师的抱怨,然后他妈妈说:“啊,你生气了啊。”孩子翻了他一眼说:“你才看出来啊!”那这个妈妈失败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另外一个地方没有跟孩子同步,就是它的非语言信息没有和孩子的非语言信息同步。就是说孩子当他去抱怨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浓度是很高的。情绪浓度如果说一百分是满分的,他从浓度可能在80分甚至90分。但是在妈妈那个回应是:“哟,生气啦?”妈妈那个情绪浓度可能只有40分或者50分甚至更低。这种不同步常也会容易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敷衍他。所以当孩子说到可生气的时候,我们的声音、语调也需要跟他一样,至少是接近的。我们也需要说:“呦,你可真生气啊!”其实我们可以做另外一个选择,我们可以跟他说:“啊我好想吃冰淇淋啊,我要吃草莓冰淇淋,我要吃香草冰淇淋!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说的什么话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在那个时候我们跟孩子在一个情绪感受上。他很烦躁,他很想把不舒服嚷嚷出来,然后我们也去嚷嚷,但我们可能会用一种很夸张或者很搞笑的方式。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觉得:原来我嚷嚷是没问题的,我妈跟我是一样的,她可以跟我处在同样的状态下。这个时候你们就可能就会把这个很痛苦、很头疼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游戏”。
第4个回答  2018-12-15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是否在孩子向你倾诉自己的困惑或者烦恼时,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们,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又像一个指点迷局的人一样,对他们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建议呢?如果真是这样,很不幸,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已经迈出了孩子将你从心里推出的第一步了。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吧,当我们遇到烦心事,想找人倾诉时,而被倾诉者却满不在乎地说,这没什么大不了,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烦恼,一切都是你想多了。或者还来不及听你说完,对方就开始指手划脚地给你建议了。你是否立即就有了闭嘴的冲动,宁愿一个人闷着,也不愿再说下去了呢?当一个人难过,受到伤害时,他想听到的,应该不是建议、大道理或者心理分析,他需要的应该是对他情绪的肯定与接纳,他需要的只是一场毫无顾忌的倾诉。当然,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孩子期待倾诉,期待被了解时,我们只需要肯定他们的感受,与他们共情就好。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