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辩论资料征集(满意的另外还有追加分):中国高中毕业生本科出国留学的利大于弊

主题是:中国高中毕业生出国读本科利大于弊
要求:要有观点,事例,攻辩问题等,越详细越好,多多益善
这是辩论的资料,最详细者我会选为最佳答案!
高分悬赏啊! 希望大家可以帮帮忙!拜托了!
这里是指高中在中国读完之后直接去美国读本科

希望大家多给点例子啊!

主要是要二辩和三辩自由提问环节的资料等~

先参考一下吧:
正方:中国政法大学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

反方:武汉大学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就是告诉我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于国家,利于个人,利于民族,请教你我们国家的政府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充分做一件利于国家,利于个人,利于民族的事呢?请您正面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因为我们的国家教育资金不足嘛。刚才对方辩友不是告诉我了吗?

武汉大学:教育资金不足,还任资金留向国外,对方辩友不是“此地空留留学梦,唯见资金向西流”吗?

中国政法大学:我们不去强占竞争优势,而一味抱怨资金在竞争中外流了,请问对方辩友这理智吗?难道中国教育产业也只能靠地方保护主义吗?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现在的问题不是说资金流出去了,人才流回来了,我们看到什么呢, 1979 年我们公派出了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而结果是到今天,已经 20 多年了,回国率还基本上等于零,请对方辩友具体解释一下,这么多人一去不复返到底如何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了呢?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可是你又知不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回国率以多少数目递增吗? 13% ,对方辩友怎么又知道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呢?请问对方辩友,原来高等教育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今天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光往一条路走,利大、弊大呢?

武汉大学:真的是多了一条路吗?对方辩友,今年我国高考的录取率已经达到 50% 以上,而去美国的签订成功率高中毕业生还不足 5% ,你不从两个里面取个,而从 20 个里面取一个,到底哪个是独木桥,哪个是阳关道啊?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辩友我们多了一条路,因为这条路不好走,可你又不让我走,那我想请问,你不让我出国,我现在没有高考录取通知书,我想还能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课程呢?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这不是多了一条路,是你已经占着走过一条独木桥,还要再给你再走过一条独木桥,请问对方辩友对于出国留学生大量的盲目现象如何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盲目现象也是算出国的错吗?告诉对方辩友,那不是出国留学的错,那是盲从心理、盲目心理、盲目攀比惹的祸。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浙江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70% 的家长要把这些的孩子送出去,原因是什么呢?是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如果 70% 的家长心理状态都是这样的,对方辩友还能告诉我利大于弊吗?

中国政法大学:我们看到的不是盲目心理,而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看到的不是因为时髦,而是因为确确实实大势所趋。

武汉大学:对方辩友不是没有看到盲目心理,而是看到也不愿意承认,我想举个实例,我们国家上海文汇报曾经发表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因为支付不起承重的费用,父母累倒在自家的炕台上。

中国政法大学:对方刚刚说经济负担沉重,又说浙江有很多家长要把孩子送出国,这又说明什么呢。这么这么复杂还要送出国,说明什么呢?(时间到)

张泽群:感谢双方辩友,下面是观众提问时间。

观众一:我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我想请问一下反方的同学,如果不用法律上 18 岁成年人的规定的话,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人的心理年龄是否成熟?

武汉大学:首先法律上的完全责任行为能力人绝对不代表心理上的成熟,比如说泰国就规定, 7 岁的人就有完全民事责任;再比说以前苏联的《刑法》就有个规定 12 岁的人就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而且在美国一些州也规定 14 岁的人就可以被判处死刑,而且在美国的两个州同样规定,一个刑事责任年龄达到 18 岁,一个刑事责任年龄只有 10 岁,按照对方的观点, 10 岁的人、 7 岁的人、 12 岁的人是不是心理年龄都已经成熟了呢?可见我们今天既然探讨心理问题,请要根据它的科学依据,绝对不能按照他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或民事责任年龄来判断他的心理年龄究竟成熟多少,我想以这样的标准来判定的话,恐怕会脱离实际。谢谢。

观众二:我是来自北京戴梦龙有限公司的王林,我想请问一下正方同学,您刚才似乎一直在论证对于那些登不上高考的独木桥,而且又能付起巨额资金来说,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那么您这个小前提又怎么能推出对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出国留学都是利大于弊呢?谢谢。

中国政法大学:刚才这个观众提出的问题无非是一个能不能和利不利的问题,我们说能不能和利不利的问题不是一回事,比如说:索马里现在埃塞俄比亚的许多居民他们连饭都吃不上,是他们没有钱来吃饭,但是能说吃饭对他们不利吗?还有比如说梅地亚宾馆有一套 128 元钱的标准套餐,我现在就买不起,可是我却不能说那套标准套餐对我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呀。对方说的那个学术的判断不能称之为一个成熟的判断,我们承认在形式逻辑当中确实是那样,但今天面临的辩题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逻辑辩论的辩题,我们要做一个事实的判断,在当今中国真正能出国、愿出国,想出国,真正出了国的有多少呢?只是一部分人。我们探讨的辩题当然是针对这一部分人而言,对于那部分人,他本身就不想出国的人,看到出国有什么意义呢?

观众三:我是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我想请问武汉大学的同学,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可以避免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根本问题是什么呢?

武汉大学:我们的学生的确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方面来看,我得告诉您,中国的基础和本科教育实际是世界一流的,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哈佛大学校长说的,同时毛博士也说过这样的话。同时美国大学的基础和本科教育,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高中的课程,也许在那里你可以培养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学生首先在国内接受本国的世界一流的本科的基础教育,然后再出国,往高精尖的方向来发展,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观众四:我来自天津轻工业学院,我请教正方同学一个问题,那么据有关部门统计,凡是国外的院校到中国招生前去留学的在校的一般来说在国外都是不知名的中小院校,并且他们的第一目的是经济利益,第二才是教导学生,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正方同学作何解释呢?谢谢。

中国政法大学:我没有想到在今天的辩题中我们好象稍微占了一点点等级的观念,认为不上一流大学就不是在上大学,但我们说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很多科学家,有很多成功人士,他就是从二、三流大学当中爬滚过来的,难道咱们就说上了二三流大学就不是上大学吗?国外的很多优秀院校不在中国招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国出国留学的行为还没有真正的发展完善,如果真正地发展完善,相信会吸引到更多的国外高校到中国来招生。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很多的高中毕业生,他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他们都想要共享一下国际的高等教育资源,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如果让我们上大学的答案也变得丰富起来,多几条路又有什么不好呢?我倒想请教这位观众,如果我们今天参加高考之后不上北大,不上清华,那么我们还读不读书呢?

张泽群:感谢观众朋友参与,下面我们要进入辩论会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分次,下面我们有请反方的四辩周全义同学用 3' 的时间来总结反方的观点。有请。

武汉大学四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对方同学的基本逻辑,无非是说出国留学利大于弊,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出国留学,所以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但听起来好象是一个很严密的三段论,那好我们根据这个方法再来对比一下,自由恋爱利大于弊,初中生自由恋爱也是自由恋爱,所以初中生自由恋爱利大于弊。这样的结论大家又以为如何呢?可见对方辩友今天最根本问题就在于用一个抽象的形式逻辑来具体分析的辩证态度,第一是解开了推理和掩盖高中毕业生生理和心理的各种状态,这样只重逻辑不重现实的轻蔑治学方法恐怕也是弊大于利的吧?第二我们来看看对方辩友用的是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无非是用一些表面的、眼前的、局部的利去掩盖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弊,我方重复论证高中毕业生年龄较小,出国留学更容易适应那面的环境,更容易躲避国内的高考压力,同时也确实也出了一些特定的人才,但是不要忘了,从整体上来说高中毕业生处于一种心理自我熟悉性还没有解决的特定状态,一方面他建立的文化本根还没有形成,一方面又到国外去接受语言的、学习的、思维方式的多面压力和异域文化的全面冲击,其结果往往只可能被动融化而不是主动吸收,是不分好歹的套来的 ,而不是以我为主的拿来的。这样一种文化本根的流失也许当事者自己还浑然不觉,甚至是乐此不疲,但是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第三请问对方辩友在回避的方式,突变是个好环境如何有利于高中毕业生自我成熟危机的解决,对方辩友无法回答,自我成熟的危机没有解决,如何有利于高中毕业规范行为顺利成长,对方辩友也无法回答。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表面的成才之路如何有利于个人和家庭,民族教育的流失和民族文化本根的迷失如何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对方辩友也无法回答。对方辩友始终无法给我们一个具体的答案,那就是 1979 年我们国家公派出派的一批高中毕业生为什么到现在为止 20 多年的时间其回国率还是基本等于零呢?我们不是说所有的留学生都必须要回来才叫好,但是这么多的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去不复返,这到底是如何体现利大于弊的呢?我国从此不再公派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又是如何体现利大于弊的呢?希望对方四辩待会儿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我方始终认为,首先应该在神州大地生根成材,我们才能振兴中华于人类文明之间,振兴祖国于世界文明之间。希望就在我辈。谢谢大家!

张泽群:谢谢。下面有请正方四辩陶离风同学也是用 3 分钟时间总结正方观点,下面有请。

中国政法大学四辩:今天为了反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对方辩友提出了四个论证,我方以为不然,一一提出,共同商榷。对方一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因为适应不了,所以弊大于利。诚然异国他乡,挑战是有的,但挑战是可以克服的。这种挑战, 12 岁的詹天佑适应得了, 16 岁的邓小平适应得了,那么我们今天 18 、 9 岁的高中毕业生,在比以前好得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怎么反而适应不了了呢?对方同学说是因为心理适应不了,那么请问,如果你不让孩子锻炼,那么有适应得了的那一天吗?对方二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会被异国文化同化,所以弊大于利。但是不要忘记,他们出国前接受了整整 12 年的国民教育。如果对方辩友认为,欧风美雨可以冲掉中国文化的本色,冲掉仁义理智信乃至廉耻和良心。请问,对中国高等教育如此刚愎自用的你们对中国 12 年的国民教育怎么如此的不自信呢?对方三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导致人才流失,所以弊大于利。首先,未必不回来吧。 17 岁的留美的周丰升、 18 岁留日的范秀花不都回来了嘛,而且成为今天一流大学武汉大学的奠基人。其实,以回不回来作为人才是否流失的标准,实在是太狭隘,李政道,杨振宁不都是世界尊重中华民族的理由吗?对方四辩告诉我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费用昂贵,导致教育资本外流,所以弊大于利。诚然,荣洪出国留学是花了一千多两银子,可他从西方带来的文化思想理念,请问又值多少银子呢?今天一个家庭买洋烟,买洋酒,大家觉得无可厚非。那我不买烟,不买酒,我买教育,明明是投以木桃,报以琼瑶,请问为什么是弊大于利的呢?今天对方一、二、三、四辩友面临共同的错误就在于你们不能面对现实,而一味的把自己的例论建立在暇想的基础上。今天一个高中毕业生我跳不过高考的龙门,我绕着龙门去西洋,一样可以成龙。今天不应以吸足事理的方式勉强另一种教育方式,那么我是否选择另一种教育来适合我,更容易成才。今天我方认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原因很简单,第一对高中毕业生而言,增加了接受和选择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个人成才;第二对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既缓解了量化的压力,又提出了质上的竞争,有利于高教事业的发展;第三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树立了更新思想、科技、文化的交流和汇合,有利于社会进步。我们承认,弊端也是有的,但在今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中国,我们认为不能因为种种暂时的困难和表面的弊端,而阻挠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长远利益和最大价值。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这是已有的辩论会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与弊(攻辩)

--------------------------------------------------------------------------------

张泽群:感谢杨者同学,下面我们要进入的是攻辩阶段,我们首先要有请正方的二辩来选择反方的辩友进行攻辩。有请。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选择对方二辩。请问对方辩友,对待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呢,还是闭守的态度?
武汉大学二辩:开放的态度。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为什么呢?
武汉大学二辩:因为我们这个国家要发展必然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对方辩友回答得很好,那么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去接受国外的高等教育,去利用国外的高等教育资源是不是国际化的应有之意呢? 武汉大学二辩:我们要兼收并治,要吸收国外的文化,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本根,要有独立的自我,而高中毕业生缺乏的正是这两点,也许在大学生看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可是在高中毕业生看来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对方辩友何以对高中毕业生的文化自理能力有那么差的自信心呢?请问对方辩友高中毕业生接受过多少年的国民教育呢?
武汉大学二辩:12年的国民教育。可是我也知道教育部最近提出,要把我们的高中的课程50%都改为文言文,说明什么,说明以前学得不够啊。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对方辩友,现在我们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之外有了别的一条路,以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现在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请问对方辩友何弊之有啊?
武汉大学二辩: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然是好的,可是要看这条路是不是好走,如果走到半路摔下去了,您说好还是不好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武汉大学的前校长周丰升、范秀花都是17、8岁出国留学,请问他们摔下去没有呢?
武汉大学二辩:对方辩友,解放前的情况和当今情况完全不同。既然时代不同了,当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了。这就叫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那是不是像九斤老太所说的现代人与古代相比,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呢?(时间到)
张泽群:下面我们请反方二辩来选择正方辩友进行攻辩,请问选择哪位? 武汉大学二辩:我也想请教对方二辩。请问一般来说一个人出国留学是不是要面临着地区的社会变化?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是的。
武汉大学二辩:那么再请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年轻人要到20岁以后才能克服自我成熟的危机,而高中毕业生的年龄一般不许超过20岁,是或与不是?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当然是不超过20岁,可是对方辩友无非就是告诉我说,高中毕业生的心理不够成熟,但是不成熟需不需要去成熟一下呢,要成熟一下需不需要去锻炼一下呢,有一句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才的成长恰恰需要环境的磨炼。
武汉大学二辩:发展心理学同样表明,大多数的青年人要克服自我成熟的危机,需要一个联系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或与不是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不一定,我们只能说文化变化同样可以是一个人点燃心灵的火花,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实本无果,我们说文化现象产生的火花,对方辩友又怎么知道它不是点燃高中毕业生心灵的明灯呢、火种呢?
武汉大学二辩:我方的科学依据来自发展心理学权威,对方辩友既然说不一定,请问您的科学依据在哪里?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我的科学依据来自我国基建心理学研究,他表明17、8岁的人他的心理已经渐渐成熟,因为他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他是成年人,而高中毕业生恰恰就属于这一年龄阶段。
武汉大学二辩:请问法律上的完全责任年龄和心理上的成熟是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法律上的完全行为责任年龄恰恰是从心理学的责任年龄抽象出来的,对方辩友难道连这点还不知道吗?(时间到)
张泽群:好了,请正方的三辩来选择反方辩友。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有请对方三辩。在欧盟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请问这是利大还是弊大?
武汉大学三辩:对于欧盟来说,他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他们的高中毕业生心理年龄可能也没有成熟,所以我们不说是利大还是弊大,但是对方辩友能不能用欧盟来推导我们国家的情况呢?显然是不能的,我们国家有不同特殊的国情啊。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如果这是弊大利于的话我想请问为什么欧盟坚持了四十年的弊大于利的国情呢?
武汉大学三辩:可是我们同样知道呀,欧盟同样在提高留学生的水准。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请问对方辩友知不知道《苏格拉底计划》?
武汉大学三辩: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计划》了。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对方请问《苏格拉底计划》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出国留学呢?
武汉大学三辩:包括高中毕业生,但是主要是什么,主要是本科生、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对方辩友欧盟要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政府鼓励的,《苏格拉底计划》是利大于弊,也就是欧盟国家选择了利大于弊的行为呢?
武汉大学三辩:政府鼓励的事情就一定利大于弊吗?我看不一定吧,其实呢我还要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弊的问题,当然要有一个基点了,我们主要讨论今天的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利大还是弊大,难道我们今天如果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对方辩友还要告诉我我们要讨论外国的国有企业是如何改革的吗?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难道中国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不站在世界的环境下探讨,你是在本国内出国留学的吗?对方辩友?
武汉大学三辩:对方辩友,世界上有197个国家,出国留学的可能性有1900个,有19700多个,对方辩友,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中国政法大学三辩:那对方请你与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武汉大学三辩:我们已经具体问题,已经具体分析了,当今……(时间到)
张泽群:请反方三辩继续选择。
武汉大学三辩:请教对方二辩。第一个问题,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不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要接受好的东西、新鲜的东西,我们说国外教育一定不一定比国内好,但是它有没有好的地方呢,要问我们的黄全愈教授,他为什么写一本素质在美国来启发我们今天的中国大众呢?
武汉大学三辩:那么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法国、德国,他们众多大学根本就不招收中国的高中毕业生,请教对方辩友,这个矛盾如何解释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他不招收我们的高中毕业生,我们的高中毕业生到别的国家去不就好了吗?
武汉大学三辩:那么再请教对方辩友了,我们的高中毕业生到别的国家去需不需要竞争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当然需要竞争了,没有竞争出去干什么,那还不如在家里呢。
武汉大学三辩:那么对方辩友对他们在国内竞争没有信心,那么为什么肯定他们在国外竞争就会脱颖而出呢?这个矛盾对方二辩又如何解释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一个人的潜力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现,他在国内没有竞争的能力你就能保证他在国外没有竞争的能力吗?他在国内不能适应应试教育,你怎么就知道他出国以后不能适应美国的素质教育呢?
武汉大学三辩:再请教对方辩友,在国内还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您就说他不适合,那么他到国外还没接受高等教育您就说他适合,您适合不适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政法大学二辩:适合不适合的标准当然是看教育市场了。当然是看教育市场,看供求关系,当然是看个人的努力选择了。 v武汉大学三辩:那么再请教对方辩友,美国的大学难道遍地都是黄金吗?难道……(时间到)

摘自netbig.com

这是理论性的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有利于个人成才,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所以应当开放。就个人来讲,你不占高考的独木桥,就搭留学的越洋船,多一条机会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当然是利大于弊的。其次就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而言,今天中国的高校事业面临三个根本问题:招生能力有限、竞争机制缺乏、培养模式单一,而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用国外的高校资源缓解国内的高考压力,依托各国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他们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当然利大于弊。再次就国家而言,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必将在中外文化、思想、科技的沟通上搭起坚实的桥梁,展望历史近百年的成就也确实依托了一代代留学生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们还要看到高中毕业生也能够适应海外的留学生活,他们在国内接受了十二年的国民教育,有中华文化史山,总体年龄在18周岁以上并有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意识,其实他们在国外面对的是一种相对简单、平和、纯净的大学校园生活,所以我们说出国留学的挑战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是适度的,当然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存在着弊端,但弊是表面的,利是根本的、长远的、积极的,所以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4-03
高中生留学利弊分析

高中毕业生留学的确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学生年龄小,在心理上和学术上未必作好了准备;原有的朋友、圈子没有了,需要重新适应;原有的语言环境有很大的变化;花费高昂等等。

但同时,留学的优势也很明显:国外大学注重素质教育,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知识和阅历都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本科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能更好的融入国外的环境,学习别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早留学,学生可以从小树立竞争和独立生活的意识;出国留学还可以学到终生学习的方法;在国外就读本科为众多机会打开了大门,毕业后选择更广。

因此,婿老师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国外读本科利大于弊。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留学

当家长在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孩子有较强的上进心吗?孩子有基本的是非观吗?孩子有足够的自制力吗?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吗?孩子有起码的自理能力吗?最重要的或许是,你的孩子,自己渴望出国吗?如果以上条件你的孩子基本符合的话,那么他(她)应该可以顺利度过国外的留学生涯。

对于拿到“二诊”考试分数的考生该不该留学,婿老师在强调“不要放弃高考”的同时,提出了以下建议:对于能考上国内一类大学如清华、北大的考生而言,最好是在国内读本科,在国外读硕士;对于能考入中国普通大学的考生,则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来考虑是否留学;而只能上国内大专院校的考生,那么就更应该考虑选择留学。

如何确定留学国家

留学国家的选择有很多标准可以参考,如语言考试、语言条件、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留学时间、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等。

美国:高中学历,有500分以上TOEFL或IELTS5.5以上,可直接申请就读美国大学本科;没有语言,或语言成绩不够,可选择申请 语言+专业双录取;另一种方式:语言+2年专科(SBCC)+2年本科(UCSB)。

加拿大:高中学历,有550分以上TOEFL或IELTS6.5以上,可直接申请就读大学本科;没有语言,或语言成绩不够,可选择申请 语言+本科双录取;还有一种方式,语言+大专2/3年(George Brown-The Toronto City College,专业有150多个,大多数为热门专业,就业率高。)

英国:高中学历,IELTS 5.0以上,预科1年+本科3年;没有语言,须先读语言班。

澳大利亚:高二以上学历,IELTS 5.5以上,可就读澳洲八大名校预科+3、4年本科;申请其他澳洲大学,高三毕业,IELTS 5分以上,直接进大一;或者先读8个月IBT课程,然后进入大学2年级。

新加坡:高中毕业,有高考成绩,参加学校在中国的招生考试,直接就读大专或大学(政府理工学院或大学);如果就读私立学校,高中毕业,15万以上资金担保,可直接进入。

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

美国:学费¥40,000-360,000, 生活费¥32,000-80,000。对大多数学校而言,一年花费在¥15万-25万。担保金:¥30万-80万 (无存期要求)

加拿大:学费 ¥4.5万-10万/年,生活费 4万-7万/年。担保金:¥65万以上;(18个月以上历史)。

英国:学费 ¥85,000-150,000; 生活费 ¥70,000-100,000。担保金:¥50万以上(6个月以上历史).

澳大利亚:学费¥9万-13万,生活费 5万-7万;担保金:¥50万以上。

新加坡:学费¥1-3万(政府学校有奖学金)/6万以上(私立学校),生活费:3-6万。担保金:公立学校不要求,私立学校要15万人民币以上 (无存期要求)。
第3个回答  2008-04-03
如果想学英语,当然可以早出去,英语肯定会飞速进步的,年龄小也容易融入当地的环境。不过,关键看你自己今后怎么打算,如果想让孩子留在国外,当然早出去好。

高中毕业生出国上大学

优点:高中毕业生直接到美国大学读本科有很多优点,因为美国有世界上一流的高等教育。高中毕业生的世界观基本上形成,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已有足够的了解,具有较好的中文基础,思想也较为成熟,对社会上的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解决能力。这时年龄尚不太大,容易接受新事物和融入社会。大学本科学生之间的联系比较多,有机会了解美国社会深层的东西,可以对美国社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得到较全面的锻炼。有的学生可以获得美国大学提供的部分奖学金,少数学生甚至可能获得高额的助学金、奖学金。

缺点:大多数外国学生不易获得高额度的奖学金,有的甚至不能获得任何奖学金。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每年能够获得奖学金来美国读书的外国学生都只占国际学生的少数。

在美国上大学本科,若想获得奖学金,必须有如下三要素:自身很优秀、申请包装有艺术、选校对号入坐——找到对路的学校,否则,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必须花费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才可能完成。中国高中毕业生到美国上大学本科并不容易,甚至比国内大学毕业生到美国读研究生还要辛苦。美国的大学本科的课程压力很大,如写作、美国历史等文史哲核心课程是外国学生不擅长但又是必修的。在中国,大学本科生通常是同专业同班级的住在同一个宿舍,美国大学生则住得非常分散,上完课后大家一哄而散,即使有美国学生住一起,同宿舍的也常常不同专业,通常找不到可以天天讨论功课的室友,学习上都得依靠自己。

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的本科教师给分很严格。有的学生大学头一两年没有适应过来,拿了差的成绩,基本上就决定了以后考不上研究生的命运了。有人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或自我估计过高,造成了永远的遗憾。

建议:有一定家庭经济基础、思想较为成熟的高中毕业生,可以选择到美国上大学。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选择名校,而不必在意是否有奖学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可以选择有奖学金的一般学校,以后再考虑转学。不过,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在学业和兴趣上比较适合自己的学校,毕竟,愉快的心情和有把握地获得好成绩是走向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