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主要意义:

1、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2、大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

3、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目的:

1、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目前相当一些民众的国防观念相当淡薄,多年来的和平环境,使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和平时期地久天长,战争只会发生在远离国土的地方。

其实,这些认识是极为幼稚的。尽管我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全力发展国家经济,但是,国际环境能否长期保持在和平的状态,取决于多种国际因素,并不完全由我们的主观意愿所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地认识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正确地认识和平与战争的关系,正确地认识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正是国防教育题中应有之意。

2、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目前大学国防教育的现实状况与这一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未来国防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后备人才,这类后备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素质?这与未来战争的形态,与我国对未来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战略设计息息相关。

据了解,未来战争形态是以信息化战争为代表的基本战争形态,其特征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新型战争。信息化水平正在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因此,这就要求我国未来的国防后备军应当是具有掌握大量高科技、信息化知识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为此,目前大学生国防教育迫切需要在国防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和提升,在课程设制上需要进行重构,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体制上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充实和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当务之急应提升国防教育理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一、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意义:

1、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

2、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善军队官兵知识结构,加强部队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平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3、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整顿校园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
增强大学生乃至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对于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12-11-27
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3个回答  2019-12-22
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第4个回答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