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重点难点点拨]
一、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上:国家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水平。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有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民族与外交: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出现了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间时战时和,但和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间交流频繁,封建生产方式向边地扩展。民族融合出现新的高潮。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三大发明外传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上: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建筑技术、科技著作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学校制度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史学成就突出。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应运而生。
二、重点难点
1、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目的:为改变唐后期以来范缜割据的局面,巩固统治。
措施:⑴集中军权:其做法是先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主要将领的兵权;由“三衙”分别统领禁军;又设枢密院,限制“三衙”的权力。最高军事长官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⑵集中行政权: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双方互相牵制。
⑶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除少部分外,其余全由转运使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遣,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
⑷完善科举制度:在解决集权和统一问题的同时,注意争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开科取士,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政,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影响:一方面,使范缜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方面,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的恶果: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表现在: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冗官、冗兵、冗费;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
目的: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内容: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理财、军事和教育三大方面。
结果:都因触犯大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失败。
影响:王安石变法较之庆历新政其影响更大:它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 蕃汉分治
原因:由于南北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是一种民族分治。
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
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4、 经济重心的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逐渐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的。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开始,历经隋唐、五代、两宋各阶段,逐渐完成了转移。
原因: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魏晋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安史之乱、范缜割据,北方受害最深。两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主要在北方进行;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气候、土壤、水利条件好。
过程:三国时,吴国在江南立国,南方成为鼎足而立的地区,经济有了发展;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较安定。南朝时,北方移民、统治者的某些措施、优越的地理环境等大大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唐朝安史这乱后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靖康之变后,北方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南方人口剧增,大大增加了劳动力,绍兴和议后一个多世纪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迅速发展。至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以后,稳定地形成南方经济领先北方的格局。
5、 两宋的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宋代的海外贸易为何如此兴盛?对外贸易的通道为何转向了东南的海路?主要原因有:⑴从国内情况看,宋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着成为宋代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基础。
⑵从国际环境看,唐中期以后,阿拉伯商人不断向东部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于我国的沿海口岸。着就从客观上为两宋的对外经济交流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商业环境。
⑶从两宋政府的政策来看,都积极支持商人开展对外贸易。
⑷从技术条件看,当时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使用,以及对风向的认识和利用等,这些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⑸从地理条件看,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一直到宋朝,吐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相继兴起,控制了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带,唐宋王朝因此与西亚、欧洲各国的陆上联系受到阻碍而中断,东南亚的海路成为宋王朝对外交往的必然选择。
6、 理学的产生
理学是在两宋时期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对儒学的新发展。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其主张有三:⑴“理”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⑵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⑶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范畴。理学成为两宋和明朝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精典试题举要]
1、 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辽、南宋、金 B西夏、辽、金 C西夏、金、南宋 D金、西夏、南宋
[答案]C
[分析]学习历史必须树立牢固的时间发展观念,特别是在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时,更不能离开时间概念。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能力。由于题目所给的特定内容,决定了考生对辽、宋、夏、金政权兴亡基本史实要记清楚。抽样统计结果显示,难度为0.48。
2、 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人编写
C作者是郭守敬 D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主要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完整。难度为0.819,区分度为0.342。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材料三: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粬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余靖《武溪集·论河北榷盐》
回答:⑴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6分)
⑵材料三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4分)
[答案要点]⑴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3分)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3分)⑵不全面。(1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制转化。(3分)
[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奠定,是各民族之间、特别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交往的结果。在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中原地区先进封建文明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传播;而草原文化的因素也不断被吸收融汇到中华文明之中。历史上辽政权“一朝两制”的做法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并体现了处于落后阶段的征服者被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的历史规律。
本题以教材“契丹的兴起和建立政权”一节以及辽宋并立的背景为依托,列举教材并未涉及的辽推行南北两面官制“因俗而治”、仿行汉法以及燕蓟之民渐忘“南顾之心”的三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将从中汲取的有效信息放置在教材提供的特定历史背景中,灵活运用平时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去归纳、概括,分析辽推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并进而上升到理论层面,阐释其历史作用和辽宋渐趋融合的原因。
由于题中运用设置梯度和明确指向加以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文义上应该很少存在障碍,难点在于如何针对设问有效地整合、概括相关信息,从而激活知识结构,独立思考,在理论层面上予以阐释。据抽样统计,本题难度0.54,区分度0.326。
4、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答案要点]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国内商业活跃。(6分)
科技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4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12
其实主要是东西方海外贸易的打通:瓷器之路.由当时的温州到西方的地中海.
第2个回答  2008-04-12
陆路交通被金和土耳其截断,只有大力发展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