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经和念佛咒有什么区分和区别

佛咒起什么样的作用。 还有佛经又和佛咒有什么不同

念佛,持咒,诵经,拜佛都可以修禅定,都是佛法修行的重要法门。所谓修禅就是修“戒,定,慧”里的“定”,就是梵语 samadhi,也翻译成三摩地,三昧,奢摩他,三摩钵提。
念佛是指临终时阿弥陀佛(或其他佛,如果你念的事别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其他佛的世界)。这样就可以出三界,不用轮回了。
诵经更可以学习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导,明白我们应该怎样修行,然后依教奉行。
拜佛更可以对治我们的我慢心。
你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同时修,不会冲突的。
《大智度论》卷五解释说:心注一处不动,是名三昧。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杂念妄想。初学修定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注意力专注在观想佛像上,观察自己出入息,数自己出入息,念佛号,禅宗多用参话头等等。参话头通常是用“念佛是谁?”这不是叫你一直想而想出一个答案,而是要你打坐时一直想着这个问题,从而摒除杂念。
如果你想修净土,那就打坐时把注意力放在念“阿弥陀佛”上好了,大部分修净土的打坐师兄都这样做的。你也可以同时观想阿弥陀佛法想,不过随你自己意愿。
弥陀经里说念阿弥陀佛圣号要念到一心不乱,基本上就是念佛号时没有其他杂念,就是以上说的。
其实行住坐卧都可以有定,比如走路,扫地,做家务等等。禅宗有些道场把“出坡”定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出坡”就是劳动,除杂草,洗碗,打扫等等。
以下提供一些别的修行方式里,减少妄念的方法:
诵经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经内讲述的情景,比如“地藏经里”有多少各种的光明云,各位菩萨出场向佛请法等等,一句一句观想。
2。观想很多众生合掌跪在你身边听你念经,这样你就感觉责任重大,要一字一句念得清楚给他们听了。
3。字正腔圆地朗诵(或如果你会象寺院那样唱诵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声音上,务求念得好听。
念佛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阿弥陀佛的法相庄严。
2。观想很多众生合掌跪在你身边跟着你念佛,然后他们都坐在莲花上,阿弥陀佛在高空接他们。末学这样观想的话,很容易流泪的。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念佛的声音上,这个参考耳根圆通法门。
拜佛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佛的脚就在你面前,你双手捧着他双脚,头碰下去。起身时观想佛就站立在你面前,还放光。如果是拜88佛,梁皇忏等涉及多个佛号的话,可以每尊佛作不同的观想,比如“日月珠光佛”,你就观想佛身上有很多发光的珍珠,佛背后还有太阳和月亮在放光。当然,这种观想只是为了不让自己打妄想,有时候会蛮搞笑的,比如观想“斗战胜佛”。末学就是用这方法,很认真地拜完万佛忏,每天拜1000尊以上的!
2。观想很多众生在你身边跟着你拜佛。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念佛号的声音上。在寺院都是唱的,所以会比光念佛号比较容易吸引注意力。
持咒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与该咒相应的佛/菩萨。比如诵大悲咒,就观想观音菩萨在你头顶洒甘露水,把你身上污垢洗净,等等。
2。观想很多众生合掌跪在你身边跟着你念咒,由你带领他们。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念咒的声音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从根本来讲,都是佛应不同的因缘,而宣说的不同法药,法法针对我们众生的病症,引导我们心病消除,回归本然!如果要方便区别的话,则佛经是为我们讲述法理的,我们透过经的语言文字,体悟到其背后蕴含的深深法理,从而明辨了方向。然后将法理运行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修行中,从而引导我们走出种种的颠倒妄想,回归清净妙明智慧圆满的佛心本性。而咒方便说则是佛慈悲为我们留下的无上法宝,经常持诵能帮助我们扫清障碍,增加定力!阿弥陀佛!愿各位师兄定慧双增,早证菩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22
无论念经、咒、佛,目的都一样,都是为求个“一心不乱”,定后方能生慧。

然而末法凡夫,障深慧浅,难契一心,故阿弥陀佛开示念佛之法,三根普被,无上妙法。

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

念佛,念阿弥陀佛功德最大。千经万论都说:阿弥陀佛,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所以要取法乎上,适得其中。要修最高的法门!
为什么?
善导大师: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
《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

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弥勒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经中说,阿弥陀佛现是觉圆果满,超诸地位,所称念者功德最多。弥勒现是菩萨位中,未超诸地,果未圆故,称念之者功德狭少。

净界法师开示:念阿弥陀佛跟念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有什么差别?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他的愿力,所以他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你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圣号引导你到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得到观世音菩萨愿力的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萨,得到地藏王菩萨本愿的加持。阿弥陀佛加持的特点,是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消业障,但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往生到观世音菩萨的国土吗?不能的!因为他没有临终十念救拔的愿。你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跟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绝对不一样!因为你跟两个不同的佛结缘,结果怎么会一样呢?这两个佛因地所发的愿是不同的,这样的愿产生救拔的力量自然也就不同!他的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他的愿力,他的愿力不同圣号产生的功德怎么会一样呢?

1、出自罗什译《法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2、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观自在即观音菩萨。

印光大师:怎样持经修定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第3个回答  2013-01-02
念佛用心念。念经用意念,念咒用嘴念!
第4个回答  2019-12-06
佛经和佛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佛经是曾经佛祖说过的话,而佛咒是一种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