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真的无能吗,是真的一点本领都没有吗?他到底有没有点才能呢?

我觉得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相反我还觉得他很有头脑。就从最简单的方面来说吧,一个能当29年的皇帝,怎么可能傻到哪里去?如果他真的像三国演义那里面所说的那样,啥事都要去问诸葛亮,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我想他肯定连一年的皇帝都当不了,别说29年了。

相反我倒觉得刘禅是一个把天下大势看得很透彻的一个人,甚至比诸葛亮看得还透彻。他知道就算打下去,最后的结果还是输,还不如不打保留一点实力,让人们的生活早一点归于平静,然后让天下早一点统一,最起码不用再经历战乱了。

特别是蜀国后期的时候,可以说是在穷兵黩武,整个蜀国的军力才十几万。跟曹魏那边的兵力相比较可以说是非常少,但是诸葛亮还是要一意孤行要去北伐,其实诸葛亮也知道国内的生产条件已或者资源已经支撑不起他去北伐了,诸葛亮只是想要完成先帝的遗愿罢了。他也不知道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其实心里也没有底。

而且诸葛亮死了以后,刘禅就把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边缘化起来。然后曹魏那边攻过来的时候,刘禅选择了主动投降。

特别是三国演义最后那一段,司马炎问刘禅的时候,你在这边感觉如何?刘禅说了一句乐不思蜀,我觉得这句话很经典。人有的时候就要识时务,这个是没有错的,天下大势靠你一个人是左右不了的,不跟着天下大势走最后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9

有人问,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当中,刘禅绝对是其中一个。为什么大家觉得刘禅无能,是因为身边的人太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当年白帝城托孤,刘禅还小,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考验了诸葛亮一番,诸葛亮的表现过关,刘备这才安然离去。后来事实证明,诸葛亮忠心耿耿且内政外交能力都不错,这个时候刘禅心胸也很大度,尊诸葛亮为仲父,将国政交给他,自己不过多的干涉,这比排挤诸葛亮夺权更为明智和符合国情。


后来诸葛亮死了,蜀国人才几乎断档,刘禅能够平衡蜀国官场各势力,让蜀国延续几十年,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当然,我这里不是说刘禅才能有多么高,而是他不是那么无能。


还有就是,刘禅继承了刘备仁爱的一面。刘备爱民,刘禅在蜀国将破的时候之所以不拼死一搏而选择投降,是因为他也不想枉送将士官民的生命。他去到魏国之后,能够做到放下架子取得魏国高层的信任,最后得以善终,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反倒是那个东吴的孙皓,去到魏国之后不久就被弄死了,为什么,太倔了让魏国顾忌呗。


总体来说,所有的这些局面也不是刘禅能够改变的,蜀国偏安一隅,本来就很难打开局面,诸葛亮都没办到,为什么刘禅就能办到。“扶不起的阿斗”多少有点替他人背锅的味道,应该是后人黑他的。

第2个回答  2019-07-29
刘禅当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啦,刘禅从结果老爸刘备的江山到蜀国灭亡,整整做了29年的皇帝啊,这个在位的时间不算短吧,如果刘禅是弱智的阿斗,别说做这么长时间的皇帝了,早就被人干掉了,最牛的是,蜀国灭亡后,刘禅当了司马炎的俘虏,不仅仅没有被杀,反而过得富足,最后善终,这比魏国吴国的后代强多了,可见刘备的眼光真准,刘禅真不是一个阿斗啊!

“扶不起的阿斗”,关键是有人扶啊,问题是刘禅几乎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刘禅接过老爸的江山,诸葛亮辅助,问题是诸葛亮有“扶”过刘禅吗?大家都说诸葛亮大公无私,难道诸葛亮真的没有一点私心吗?其实诸葛亮还真有一点私心啊,诸葛亮大权独揽,就没有好好的给刘禅机会从政,在诸葛亮眼中,刘禅就是个孩子,政务上的事不用管,自己一边玩去就行了。蜀国大小事都由他诸葛亮管,说是不放心刘禅,内心里就压根没有给刘禅历练的机会,要知道刘禅可是大人啊,什么机会都不给我,我还怎么锻炼管理国家啊,你可以说诸葛亮是遵照刘备的意思不让刘禅触动权力,问题刘备没有说你诸葛亮凡事大包大揽,有机会还是给刘禅锻炼嘛!诸葛亮是以大公夹着一点私心,刘禅是挺郁闷的,他是大人,不是小孩,还是皇帝,诸葛亮就没有让他参与政务去锻炼一下能力,你连机会都不给,扶都不扶,当然也就扶不起了嘛!最让刘禅不能忍受的事,你不给我机会我忍了,问题是你诸葛亮找的借口实在让人生气,你诸葛亮天天对人说刘禅就是个“阿斗”,就是个弱智青年,管理不了国家,还是我诸葛亮管理算了。刘禅一个正常人,天天被人说弱智,能不生气吗?不过这点上也佩服刘禅,诸葛亮说他“阿斗”弱智,他都忍了,天天玩些幼稚的游戏,无非就是骗过诸葛亮,得到诸葛亮死了,也就是刘禅崛起的时候啦!

诸葛亮最终累死了,拍拍屁股就那样走人啦,留下一世英名,同时也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刘禅,刘禅终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啦,后半段几乎都是刘禅自己扶自己,让蜀国从北伐的困局中走了出来,这点上刘禅就不是一个阿斗。刘禅采取的是权力平衡政策,诸葛亮死后,还有诸葛亮的亲信集团啊,刘禅可不想让姜维他们继续大权独揽。首先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的待遇做文章,大家都要求给死后的诸葛亮一个极高的待遇,但是刘禅顶着压力拖着不办,第一个除了发泄自己被人说“阿斗”的愤懑之之外,再次就是要显示自己皇帝的权威。臣子死后有什么待遇,那都是皇帝说了算,也拖着不办,不是不办,而是让臣子们明白,谁才是老大,谁才是你们的老板,别忽视了老板的存在。当然表演过后,刘禅还是给了诸葛亮一个很好的死后哀荣,这件事后,大家都对刘禅是刮目相看啊!再次,刘禅扶持亲信和诸葛亮的亲信集团对抗,让朝堂达到一个三足鼎力的权力平衡局面,刘禅也就牢牢的把握着帝皇的权力。最后刘禅坚决停掉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消耗了多少钱财和粮食啊,士兵也死了不少,什么也没有捞到,白费力气,搞的蜀国民众表面不说心里是怨恨的。刘禅立刻停掉北伐,大家回去好好耕田就是啦,修养生息,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就是靠着刘禅的三板斧,蜀国迅速从北伐的阴霾中解脱出来,稳定了局势,大家安居乐业的,缓和了社会矛盾,刘禅的皇帝做的更稳了,你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嘛,关键是刘禅自己扶自己啊,这点就很牛了!

后来蜀国灭亡了,那是没办法,大势所趋嘛,自己尽力了,也就对得起老爸了。刘禅被俘虏后,靠着装疯卖傻,“乐不思蜀”,愣是骗过狡猾的司马炎,好好的度过自己的晚年,得以善终。这点上就比曹操,孙权的后代强吧,刘备最弱,可是自己的儿子活的不错,蜀国赢了,刘备泉下有知,也是心有安慰吧,刘禅还真不是阿斗啊!
第3个回答  2019-07-29

刘禅虽然看似憨傻,实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还当了29年蜀汉的皇帝,而且被司马昭抓去西晋后,还能当上安乐公,得以善终。虽然刘禅给大家留下了一个乐不思蜀的形象,但是那只是刘禅自己的掩饰而已。刘禅心里清楚,凭蜀汉那点国力,是打不赢魏国的。刘关张赵马黄在世时,都打不赢魏国,何况这些老将凋零之后,只剩下一个诸葛亮还有魏延,姜维?他们是比不过蜀汉五虎上将的。刘禅清楚这一点,诸葛亮也清楚,但是诸葛亮拿着先帝遗愿不肯放手,刘禅又斗不过诸葛亮,只能张口一个相父,闭口一个相父,委屈求全而已。

第4个回答  2019-07-29

从帝王的角度上面来说,“是”!刘禅从小天资平平,不像其他帝王那样3岁能吟诗,7岁能亲政……他是个普通人,从天赋上面来说,他不具备帝王的基础,所以不用“扶”,可是他偏偏生在帝王家,搭配的合作伙伴又是“的孔明者得天下。”从这个角度上面来说,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我们来大概捋一捋刘禅一生的几个阶段:
1. 登基前,从207年出生到223年继位这16年。
刘禅在人生头16年里有记载的就两件事,208年赵云在长坂坡之战救阿斗,212年张飞、赵云截江救阿斗,在两件事在《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描写,经过了艺术加工,但这两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2.诸葛亮时代,从223年继位到234年诸葛亮病逝这11年。
刘禅的少年平淡无奇,文没有曹植、曹冲少年天才般的表现,武没有曹丕、曹彰少年英武的形象,初见是赵云怀中的襁褓婴儿,再见就已是蜀汉的皇帝了。在这个阶段,刘禅从始至终都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他是蜀汉的皇帝,名义上的统治者。他读什么书是刘备让他读的,他怎么当皇帝是诸葛亮让他当的,他唯一可能自己做主的,可能也就只剩下,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


3.后诸葛时代,从234年诸葛亮病逝到263年蜀国灭亡这29年。
诸葛亮在钦点蒋琬接替自己的位置,魏延和杨仪都想推翻这个遗嘱,但均以失败告终,刘禅的决定遵照了丞相的遗嘱,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蜀国完成了权力交接,度过了诸葛亮死后的危机,刘禅在此事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往后这29年当中,刘禅反《出师表》而行之,“亲小人,远贤臣。”坐实了自己昏庸无道的帝王角色。

4.晚年,263年蜀国灭亡到271年刘禅去世这8年。
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北地王刘谌,刘禅的第五子,誓死抵抗,刘禅不同意,遂自杀,刘禅出城投降。他在此时彻彻底底成为了亡国之君!
总的来说,刘禅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成为人们预想的帝王模样,最终没有成为“别人家的帝王”,却被政治权力推波助澜的向前,成长为了一个昏庸无能的,“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