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你怎么看这句话?

如题所述

也许这句话有道理,可是在小可看来却并不认同。

现在孩子从刚出生家长就开始想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孩子可能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会把孩子送到全托班,美其名曰是让孩子早点适应分离,让孩子早点适应群体生活。

现在很多大城市都有这样的全托班,费用很高,收的孩子有些可能还不到一岁。这些孩子小可不明白父母怎么就忍心让他们独自面对老师面对陌生人,怎么就忍心让他离开自己身边。

还有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用大品牌的东西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觉得只有让孩子喝最好的奶粉,用最好的尿片,孩子就会赢了一样。

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他只懂父母对他的爱,只懂谁的怀抱最让他有安全感

很多孩子在三岁就要开始上各种补习班,比如舞蹈比如画画比如英文,她们除了要上幼儿园以外,每天可能还需要去上这样那样的补习班,兴趣班。

小可很想问问,三岁多的孩子难道不是更应该无忧无虑的过着快乐的童年吗?不是更应该玩玩泥巴,跳跳皮筋,跟小伙伴一起肆意奔跑吗?

你把她的人生排的那么满,在她三四岁的年纪就开始为以后的人生奋斗,她这一生会快乐吗,这是她想要过的人生吗?

孩子爱玩是她的天性,我们做为父母只能告诉她在什么年纪应该做什么事情,可以适当去提醒去劝说,但是不要过多的去干涉,那是她想做的事,那是她想要过的人生。如果一个人从不记事起就做着争强好胜的事情,做着非要有个优秀的成绩,那么她这一生会真心快乐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7

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一、我对起跑线的定义

很多人认为,赢在起跑线是指金钱,我觉得除了金钱,还有以下这些:

1、孩子是身体

2、父母的社会地位和人脉资源

3、父母在育儿中的努力程度

4、养育理念

二、各起跑线对孩子的影响

1、金钱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早教费用昂贵,没有金钱的支撑,孩子想学琴、学美术恐怕也很困难。同时,同样是学琴的两个孩子,因为请的级别不一样的老师,学习的结果也不一样。

2、父母的努力对孩子的影响

以阅读举例,有的妈妈从孩子出生一直坚持陪伴,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而有的妈妈不能坚持,孩子长大后再培养阅读习惯一是比较困难,二是积累比别人落后了几年。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多次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3、育儿理念

比如,有的妈妈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受挫能力,小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大了让孩子做家务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能承担责任;相反,在溺爱环境里长大的孩子,面临成绩挫折时候,有跳楼自尽的案例。

4、人脉对孩子的影响

给孩子准备好的人脉资源,是可以在关键的事情上给孩子做连接,比如孩子想找的工作,我刚好有认识的人,孩子更能集中精力在事情上,而不是在门槛上就丢掉了机会!

三、起跑线,与目标相关

孩子的起跑线,与目标相关。很多人穷极一生的追求,也不过是别人的起点,比如金钱。我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养育理念和养育坚持上,每多准备一点,孩子身上拥有的资本就多一点。

 我是懒猪妈咪早教,关注孩子早期教育,妈妈自我成长。欢迎关注我!

第2个回答  2017-10-16

这句话当然有道理,但是很多人都把它理解错了,或者只从字面的意思望文生义,没有深入的进行思考而已,下面说说我的一些感受。

第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对孩子的真正负责。很多人认为,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并且把这当作天经地义。但是我们没有深入思考过,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他长大成人后,其实与父母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父母在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抚养才是天经地义的。当然这个观点对很多人来讲有些毁三观,可是你细想想还真是如此。不要再说什么母爱父爱的伟大了,我们都知道两个人造孩子那一刻到底在想什么,如果还用这么恶心的事来包装出一个高大上的理由,那就太小看别人的智商了。

第二,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很多家长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认为这场旅程是由孩子自己来把控的。其实不然,父母才是孩子真正起跑线。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没有想过,想要让孩子真正变成龙变成凤,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活在一个有龙有凤的世界里。可如果父亲就是个酒鬼,母亲就是个赌徒,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能够接触到那些厉害的人的想法,怎么能够学会更好的面对世界?最可怕的是,很多父母还把这种事情当作挡箭牌为自己的懒惰开脱,真的是非常令人气愤。因此想让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要首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

第3个回答  2017-10-2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充斥大街小巷,然后引发家长集体焦虑;在这句话的蛊惑下,很多家长不停地把孩子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虽然家长很累孩子也很累,但是家长会感到有片刻的心安;因为觉得自己这样做了,似乎自己的孩子就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了。

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担心把孩子“毁”在了起跑线上。 

1、作为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我想所有的家长都会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往往会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又会把这个问题抛到脑后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在为孩子进行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自己孩子的实际需求,而把“别人家的孩子正在做什么”当作参考依据。所以别人家的孩子报了这个兴趣班,我们家的孩子也要报这个兴趣班;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两门,我们家的孩子最好能报三门。这种不会倾听自己孩子想法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2、人生是要进行短跑冲刺,还是要进行马拉松?

说起马拉松,大家一定非常清楚;在起步时候抢在第一个的人,到终点的时候也可能会落在最后,甚至连终点都不能到达。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如果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把力气全部用光了,那么接下来的路途,孩子拿什么来拼呢?顺利、健康、漂亮地走完漫漫长路,需要的是耐力以及本身的身体素质,绝不仅仅只是刚开始时候的抢先起步。 

3、人生到底有没有“起跑线”?

从外部环境来说,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都不一样;从孩子自身来看,孩子的个性品质、遗传基因等也都不一样。所以,在我看来,压根就不存在什么“起跑线”。更何况孩子只有同自己比,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喜悦;如果一直和同伴进行比较的话,那一定会过得十分辛苦的,也会违背家长希望孩子快乐的初衷。

我是诺善,非常乐意与您分享20多年的幼教经验,欢迎关注“诺善说育儿”。

第4个回答  2017-10-16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基本上已经成为当下父母教育孩子的标尺了,但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可能在开始提出来的时候本意是好的,可是经过时间的发现现在已经变得有点扭曲了,反正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是有点不好的。

从怀孕的时候起我就开始听说这句话,周边一样怀孕的朋友或者同事都特别紧张,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从孩子还在肚子里面就开始计算,所以他们开始给自己补充大量的市场上卖的营养品,有的甚至是还买了早教机给肚子里的孩子放故事以及音乐听。虽然从一定理论上来说这样生的孩子是聪明一点,但是我觉得父母这样做已经完全有点过了。

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这个为目标让自己的孩子从还在肚子里面的时候就开始负担起很多东西。孩子是家庭生命的延续,不过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去慢慢成长,要是太过揠苗助长只会让自己的孩子感受不到成长中的乐趣。

另外,天天念叨这句话的父母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过得好还是在内心有了和别人攀比的心理?孩子是否聪明或者是将来是否会有很大成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有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一个没有背负那么多的童年。再说了同一个起跑线跑出去的方向也不一定都是同一个方向,那么多条路都可以走,没必要都让自己的孩子挤同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