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三候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小满的分别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和“三候麦秋至”:

一候苦菜秀:

这里的“苦菜”就是一种野菜,“秀”的意思则是茂盛的意思,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苦菜长的很茂盛。

这一候跟古代饮食相关,因为在古代百姓主要的食物就是地里的庄稼,到小满时节普通百姓家里的存粮也吃差不多,但是地里的麦子又还没完全成熟,就只能挖地里的野菜充饥。而这时候苦菜生长的极好,百姓就把它挖来洗净做菜吃。所以苦菜便成了古代百姓在小满时节的主要食物,这就出现了第一候苦菜秀。

苦菜在现代的农村或者野外还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和吃了,一方面是现在粮食多种多样不愁吃,二是它的味道不是很好,自带苦味,即使处理后还是苦的。我小时候曾经尝过一次,真的再就不吃了。

二候靡草死

这里的“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它春天发芽生长,而夏天就会枯萎死亡了。所以小满以后天气变暖,白天也逐渐变长,这就导致靡草没有合适的生长环境就开始枯萎死亡,你想夏天的时候地里到处都生机勃勃,绿绿里看到有一颗植物枯萎死亡岂不是很容易让人关注到,所以这棵植物靡草就被古人领出来成为了小满时节一个物候了。

三候麦秋至:

这句话不能解释为秋麦到了,而是要三个字都分开解释,“麦”就是地里种的庄稼,“秋”则是秋天的意思,而“至”就是到来的意思。这样合起来就是这句话的原本意思:麦子的秋天到来了。

看到解释是不是开始不理解了,为什么明明是夏天怎么还出来个秋天,其实这和农耕有关系,因为大部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一般是秋季,所以在农耕上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而小麦却在夏季成熟可以准备收获了,因此对于小麦来说,小满就相当于它的收获季节——秋季,故为“麦秋至”。



二、小满三候的来历:

在古代的时候重视农业,但是又没有先进的技术就只能靠天吃饭,所以就出现了二十四节气,来让百姓进行农耕活动的时候更加便利。但是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相差半个月,应用到农业上已觉相隔时间太长,不够精密,所以有更细分的必要。

所以在西汉时期出现一部著作《逸周书·时训》,文中就分一年为七十二候,每候五天。如说:“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麦秋至。”

而三候内容的确定则是古人们根据气候那段时间,动物,植物和环境变化习惯定下来的,就例如小满的三候“苦菜秀”、“靡草死”和“麦秋至”则都是根据植物的状态定下来的。像立春的三候则是根据环境变化和动物的行为定下来的。

小满三候是对小满节气物候的解读,不仅从知识层面予以解释,更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饱含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与诗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4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苦菜秀是指这时的苦菜处于盛产,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多吃苦菜可以降暑,所以出现了“苦菜秀”的说法。靡草死是指有一些喜阴的植物在阳光照射下,慢慢开始枯萎。麦秋至是指在小满最后一个阶段时,小麦等农作物开始成熟。


小满的简介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小满的传说:

三新是天上谷神的三女。三新与小满相遇,因想给人间送些五谷种子。谁知被一位天神告发,玉帝生气地命天神剥去她的衣服,打下凡去。三新后来到了小满家,后来在乡亲的说合下便和小满成亲。谁知好事不长,却被这瞎瞎官给抢进绣楼。

后来三新给小满白亮亮的圆蛋蛋说:“这是天宫的蚕茧,过些时候会从中爬出蚕蛾来,蚕蛾生蛋,蛋儿变子。吃了桑叶,吐出真丝,有了真丝,不愁没绸子穿。”又拿一个圆骨朵的东西说:“这叫大蒜,当年八月种植,过年麦熟时收益,它能当菜吃,也能治病呢。"最后又抓起一把种子说:“这叫大麦,今秋种明夏收,它比小麦熟的早,可给穷苦人接荒。

第二天,就听这官家传来哭声,原来三新姑娘趁机杀了狗官

小满按三新的吩咐,把三样种子传给乡亲们。第二年,人们三种植物收获时正好是这个节令,就把此节令叫做“小满节”。

小满节收得了三种作物,人们叫作见“三新”,意为小满和三新会面呢。


小满的意义

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第2个回答  2019-05-23
小满三候含义解读
1一候苦菜秀
小满时麦子将熟,但仍青黄不接,过去在这个时候百姓们往往以野菜充饥
2二候靡草死
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各地开始步入夏天,靡草死也标志着小满节气时阳气日盛
3三候麦秋至
第三候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
小满三候具体指什么内容是什么意思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一候苦菜秀:小满虽然预示着麦子将熟,但毕竟仍然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在过去,百姓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食苦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苦菜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莱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二候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根据这些古籍的著述,所谓靡草应该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全各个地开始步入夏天,而靡草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的标志。
三候麦秋至:这一句原为三候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麦秋的秋字,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时。因此,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所以叫做麦秋至。
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25


                                   

在我国古代一些著作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其实是说小满节气后,苦菜已经枝叶繁茂;之后,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第三候原写的是小暑至,后来《金史志》改为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

第4个回答  2022-08-28

小满三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意义是说小满节气后,苦菜曾经枝叶繁茂,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激烈的阳光下开端枯死,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端成熟。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时是小满,在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这时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端增加,会呈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