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子牙河由来

如题所述

名称由来:

子牙河在清康熙十六年至二十年(1677~1681)疏河筑堤,上从臧家桥起,经子牙镇,下抵王家口(今名王口),因河行东、西子牙间,而名子牙河(《大城县志》)。

子牙河:

子牙河流域位于海河流域的中南部,由滏阳河和滹沱河两大河系组成,两河系洪水在献县汇合后经子牙新河下泄入渤海。子牙河流域西起太行山,东临渤海,南临漳卫河,北界大清河,跨越山西、河北、天津3省市,流域内河北省面积27744平方公里。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约为540毫米。

扩展资料

主要支流:

(一)、滏阳河

为子牙河南支,古名滏水。主流发源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磁县西北釜山(又名石鼓山),支流繁多,成扇状水系,主要有沼河、南澧河、槐河、汶河等10余条,其中艾辛庄以上各支流发源于太行山东麓;艾辛庄以下各支流则起源于平原。

(二)、滹沱河

为子牙河北支,亦名滹池河、滹沱水,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五台山北麓泰戏山下。向西流贯繁峙、代县,南流经平原县界河铺折向东南流,于忻口镇穿忻定盆地;在五台县瑶池村以下穿太行山峡谷,峡谷中河宽100~1000米;再经平山县恶石口至黄壁庄出山东流进入平原。 

(三)、子牙新河,1963年8月,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上大下小尾闾不畅的矛盾暴露更加突出。因此,开辟子牙新河的设计被列入议事日程,1966年10月子牙新河河道开挖诸项工程正式施工,至1967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献县、穿运和海口三座枢纽及分布在各河道上的162座桥梁(其中子牙新河44座、北排河45座、青静黄等其它排水沟渠上73座)。

(四)、北排水河

为黑龙港地区排水骨干河道之一,全长143.38公里,其汇流范围北以子牙新河南堤为界,南至滹沱河故道及南排水河,西至南运河,面积1328平方公里。是在开挖子牙新河时同时施工,1967年一期工程竣工,共挖土方1876万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牙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牙河水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子牙河是海河水系西南支,由发源于太行山东坡的滏阳河和源于五台山北坡的滹沱河汇成,两河于献县臧
子牙河
家桥汇合后,始名子牙河。流经省份山西,河北,天津全长730余公里,流域面积7.87万平方公里。子牙河经西河闸至天津市十一堡汇南运河,至第六堡与大清河相汇,后至金钢桥和北运河合流。另一路由独流减河泄洪入海。全长474千米(至海口),流域面积4.6万平方千米(至献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献县以下辟子牙新河,经天津市北大港入渤海,以减轻水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10
子牙河也叫西河,发源山西。乍一听,这条河一定和姜子牙有点什么关系,其实是因流经河北献县的子牙镇而得名。子牙河在静海县有大清河汇入,在天津市红桥区的西沽汇入北运河。由于子牙河上游各支流坡陡流急,下游排水不畅,经常发生水灾。所以在1963年大水之后,根据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指示,自献县起开挖了一条子牙新河,到天津大港区流入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