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留下一句话促使刘禅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去死

如题所述



多年以后,当刘禅站在邓艾的军队面前时,他一定会想起那位好父亲留下遗诏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在白帝城永安宫,刘备身体虚弱,无法下笔,只好口授遗诏。刘备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最让他担心的是他的儿子刘禅。


刘备和所有的父亲一样,想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儿子一次,让他充分理解,以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基业,坚定地成为第二个皇帝。


但是,老人的人生经历太丰富了。他打过各种仗,混过各种势力,去过各种地方。他当了一辈子兵,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他可以写一本名为我的奋斗的成功传记.那时候,他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总结。


刘备脑子转得很快,决定只说一句人生格言——这句格言应该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悟,是支撑他从涿县一步步走到益州的关键因素。


他想了一下,慢慢开口,说了一句话:“勿为小事作恶,勿为小事行善。”


谁也没想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代枭雄突然变身卡内基,说着心灵鸡汤一样的话,告诫儿子要做一个好人。


这是刘备给刘禅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最后一句话。如果他这辈子没有靠这句话,永远走不到这么远。


刘备闭上眼睛,思绪飘进了这几十年的片段.


“我想做一个好人。”


年轻的时候,他并不这么认为。当时刘备的理想是:“将来,我要骑一辆羽毛车。”羽毛覆盖的汽车是皇帝专用的。这种野心既是反动的,也是野心勃勃的。


然而刘备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巨额的财富。当曹操和袁绍这种富二代和官二代到处跑游侠的时候,刘备只能靠编草席和草鞋为生。在那个感情无法用金钱换来的年代,他连书都读不起,更别说建功立业了。


这时,刘备生命中的第一个好人出现了。他的一个堂兄弟的叔叔支付了他的学费,这样他就有了和自己儿子一样的待遇。这份恩情让刘备结识了公孙瓒等一批名人,他终于感受到了打破职场寒冰的可能。


也许就是这个机会让刘备意识到,我的其他硬件条件比不上别人,但我可以努力做一个像我叔叔一样的好人。


好人的标志是做好事。再小的善举,总会逐渐影响到别人——不要为此而无所作为。这是刘备的发展计划。


他的原则很简单,三个字:“与人为善。”具体怎么做,史书上没有提到。可能是事情太小,但是效果惊人。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甚至因为善良成功拿到了中山好尚的第一笔风险投资。然后刘备和现在很多热血青年一样,自己创业了。


创业期间,刘备一直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要想把事业做大,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不要做小,什么都不做”的原则。


他被任命为平原县知县时,经常在城内游荡。他坐在人们的破席子上,和他们愉快地聊天,并不介意他们的席子不干净。他也和那些人一起吃盒饭,一点都不挑剔。


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小得不值一提。


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救了他的命。


当时有个叫刘平的人,不知什么原因,对刘备特别反感,觉得他特别不顺眼。于是刘平找了一个刺客,让他去杀刘备。


刺客一听目标是刘备,顿时大惊失色。刘备?那是个很棒的人。平原市谁不知道?这么仁慈的人怎么会杀他?于是刺客主动走到刘备的地方,往刘备手里塞了一张好男儿卡,害羞的低下头跑了。


写史书的时候,我有一种感慨:“深得民心。”


这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敌对阵营的刺客,让他主动放弃行动,成为一个好人。


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刘备经历了风风雨雨,颠沛流离,做了很多坏事。但是,“善小而精”的课程从来没有耽误过。


不时有传言:“刘备千里逃亡,一件好事成就一辆马车。”不管他有多尴尬,大家对他的态度都是好的。从袁绍到曹操,从刘表到孙权,都给了刘备发好牌。而且刘备身边总是有一群忠实的伙伴。无论时局多么艰难,他们都始终坚守着他。


刘备虽然在三国的大舞台上总是摇摇欲坠,但他从未彻底倒下。他似乎自带了“汉末好人”的光环,任何接近这种光环的人都会被他同化和影响。


“除了人品,我一无所有。”每次刘备出逃前,大概都是在卫生间对着镜子喊。


刘备生活在荆州时,史书上很少提及他的事迹。肯定是一堆卑微的小善举。曹操南下,刘备想逃跑。很多荆州军士要求跟随他,十几万人跟随他,声势浩大。这是群众发自内心的热爱,也是刘备好人光环的力量.


他的人生就像一部电影,当年的场景不断出现在刘备的眼前。想着,刘备的思绪飘回了永安宫,他叹了口气,不知道刘禅是否能理解他的苦心。他转过脖子,看了一眼刘禅。不久,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刘禅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当时的眼神。那分明是在告诉自己:记住,儿子,不要做小而善的事,不要做恶的事。


刘备死后,刘禅始终遵循父亲的教导,朝着做一个好人的方向前进:刘禅始终包容和尊重诸葛亮,诸葛亮帮助了他11年,但从来没有给过自己权力。即使最后得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他也没有长长地吸一口气,而是悲痛地伏在地上哭泣。得知叛军魏延死了之后,刘禅也被埋在棺材里,可谓有情有义;在位40年间,刘禅虽有生杀大权,但从未杀过一个大臣.


这么多年来,刘禅一直是个好人。现在,当面对强大的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时,他不得不更加坚决。他本可以成为拯救蜀国人民生命的英雄。但是,他宁死也不为人民受苦。这种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好皇帝,就算领导国家亡国,百姓又怎么忍心责怪他呢?


当面对保护国家还是保护人民这一残酷的选择题时,作为蜀汉国王的刘禅一定犹豫过。然而,想起父亲的眼睛,告诉我要做一个好人,刘禅心里有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被后人争议,但刘禅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样做,他才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父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