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书上做批注

如题所述

1、做批注我们没有必要追求排版、字迹的高度美观,不需要使用颜色鲜明的钢笔、中性笔等。用可擦写笔做批注可以避免错字漏字占用空房间,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

2、颜色标记做区分。多准备一些颜色,利用不同颜色通过下划线等速记符代替文字,也有很好的效果。

3、我们通常会利用书籍装订的边缘留白部分来做批注,当我们有章节总结或大段感想时,利用扉页、前言、后记中的空白部分也是很好的选择。

4、在做批注时,我们要学会精炼词句,多使用“好”“资源组合”“简明有效统一”这样的词汇,保证自己写下的每个字都是精华。

5、通过便利贴扩展拮据的书面空间也是极为有效的。因其特性也不会对阅读造成过多影响,非常适合大段文字的批注。不过注意要购买质量好一些的便利贴,避免便利贴的脱落丢失。这样就可以完成在书上的批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人们知道阅读时要“深入字里行间”,以求充分透彻地理解。这里我奉劝你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件同等重要的事。我想劝你“在字里行间写字”。你不这样做,阅读效率就不大可能达到顶峰。
我毫无保留地认为,在书上做批注不是毁书的行为,而是爱书的行为。
你不应该在不是你自己的书上做批注。借给你书的图书馆管理员(或你的朋友们)期望你保持书的整洁,再说你也应当照办。倘若你同意我的观点,认为在书上做批注颇有益处,你就得自己掏钱买书。大多数世界名著现在都可以买到,这些再版书的售价每本不超过一美元。
拥有一本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通过掏钱买书确立你对书的产权,这和你买衣服家具的道理一样。然而购买行为只是拥有书的前奏。要想彻底拥有书,你得将书化为你的一部分,并且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就是在书上写字。打个比方也许可以把这一点说清楚,你买了一块牛排,把牛排从肉铺的冰箱搬到自家的冰箱。但是从最重要的意义上来说,你并未占有牛排,除非牛排让你吃进肚里,营养进入你的血液。我的观点是,书也应像牛排一样,营养被你的血液吸收时,才能对你有所裨益。
怎样才算拥有书,人们对这个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结果有些人不去尊重作者的独具匠心,反而对书的物质层面,如纸质、装订和字体推崇不已。这些人忘了,领略一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及美丽之处,并非要在封面内贴上自己的藏书标签,以证明自己对书的所有权。藏有好书的人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思想受到书的陶冶;这只能说明他、他的父亲或他的妻子有钱买书。
拥有书的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人的书种类齐全,标准的成套书和畅销书应有尽有——然而这些书都没读过,碰都没碰过。(这个被蛊惑的藏书人有的只是纸浆和油墨,而不是书。)第二类人书不少——有些书从头到尾读过,大部分浅尝辄止,但是所有的书都干干净净,平崭如新。(此人可能想把书据为己有,但因错误地过分关注书籍的外观而裹足不前。)第三类人藏书或少或多——但是每本都有折起的书角,翻阅次数多了,书的样子破旧不堪,几乎要散架了,书上每页都画满了批注,涂满了字句。(此人真正拥有书。)
你或许会问,把一本印刷精美、装帧雅致的书保存得完好无暇,难道这也算不该有的尊敬吗?当然不是。我决不会给我的孩子一套蜡笔,再交给他一幅伦勃朗的原作。同样我也决不会在初版《失乐园》上涂来画去。我决不会在一幅油画或一尊塑像上画记号。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精髓和载体是无法割裂的。一部珍本或装璜精美的一卷书就如同一幅油画或一尊塑像。
然而一本书的精髓可以从其载体中分离出来。与其说一本书像一幅油画,不如说一本书更像一首乐曲的总谱。没有哪个伟大的音乐家混淆交响乐和纸上的乐谱。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崇拜布拉姆斯的作品。但是托斯卡尼尼C小调的总谱上写的一塌糊涂,除这位大师之外没人能看得懂。一位伟大的指挥家在自己的乐谱上做批注的原因
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与读书密不可分?首先,做批注能使你保持清醒。(我这里不仅仅指它让你神智清醒;我的意思是它能使你全神贯注。)其次,如果阅读是一种能动的行为,那么它就是思考,而思考常常需借助口头的或书面的语言来表达。做了批注的书,通常是读者认真思考过的书。最后,写可以帮助你记住你阅读时的思想,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下面我进一步就这三点展开讨论。
如果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消磨时间,那就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仅仅让你的眼睛在书上扫视一遍,你就不可能对所读的内容有所理解。当然,一部普通的消遣小说,譬如说《飘》,就不需要那种最积极的思维式的阅读。有些书旨在娱乐,那就不妨轻轻松松地读,不会有什么损失。然而要是一部名著,其中思想丰富,文字华美,试图提出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并加以回答,读这类书则要求你尽可能地进行最积极的阅读。你不能像欣赏瓦利先生低声吟唱那样,学到约翰•杜威的思想。你得花费力气方可获得。漫不经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如果当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书页上写满了你的批注,你就知道你的阅读是积极的了。据我所知,最有名的采用积极方式阅读伟大著作的人,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钦斯。他也是我所知道的公务最繁忙的人。他读书时手里少不了一支铅笔。有时,当他在晚上拿起书和铅笔的时候,发觉自己不是在做有意义的笔记,而是在页边空白处画些他称之为“鱼子酱工厂”的东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就放下手头的书本。他知道自己太累了,没精力读书了,再读下去也不过是浪费时间。
哪怕你写在便笺簿上,读完书再把便笺簿扔掉,你对书的领悟程度也会更深。但是书你大可不必扔掉。页边空白(包括页眉、页脚)、扉页、字里行间的空白都可为你所用。这些空白并无神圣之处。况且,最妙的是,你的批注和笔记会成为书的一个有机部分,永远留在书中。当你下周或来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你的各种观点,同意的、反对的、怀疑的、质询的,统统一目了然。这如向谈话一度被打断,现在又可以在上次停下的地方接着谈下去了。
读书就该这么个读法:同作者应该进行对话。很可能作者在有关的问题上比你懂得多,你接近他的时候表示适度的谦恭是很自然的。但不要轻信他人,以为读者只有全盘接受的份儿。理解是一种双向活动。学习并不是往空的容器里装东西。作学生的应当向自己也向教师提问题。一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他甚至还得与教师展开争论。而在书上做批注,实际上就是表达你赞同或不赞同作者观点的一种方式。
在书上做批注,有各种各样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介绍我采用的几种方法:1.在文字下面划线:划出主要论点及重要的或者有力的论述。
2.在页边空白处划竖线:用来强调已划线的论述部分。
3.页边空白处画五星或六星批注,或者其它小符号:这种批注不能滥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或20处最重要的论述。(你可能想把做批注的每页下端书角折起来。如今的书纸质结实,折不坏,你可以随时从书架上取下书,翻到折角处重温此书。)
4.在页边空白处写数字:标明作者列举论据的顺序。
5.在页边空白处写下其它的页码:标明作者在本书中其它部分所做的与本论点相关的论述;也可以通过这个办法将书中虽分散各处,但密切有关的观点联系起来。
6.圈点主题词或短语。
7.在页边空白处、页眉和页脚加批注,目的在于:记录针对某段文章在你脑子里引起的问题(也许还有答案);简要总结复杂的论述;记录贯穿全书的一系列的重要论点。我利用书后的衬页按前后顺序给作者的观点编成一个索引。
书前的衬页对我来说最重要。有些人将它们留作贴花哨的藏书印记用。我将它们留作奇思异想的天地。在我读完一本书并在卷尾衬页上做好我的个人索引之后,我便翻到卷首,试着将全书作一概述,不是逐页或逐点地进行(那个我在卷尾已经做了),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前后连贯,各部分排列有序。概述写的好坏,对我来说是衡量自己理解作品深浅的尺度。
也有人会说,在书上写字会使阅读速度放慢。可能会放慢。但这正是在书上做批注的原因所在。我们中大多数人误以为阅读速度能衡量我们的智力。实不知动脑子读书根本没有一成不变的速度。有的书适合快速浏览轻松阅读,有的则应当细读苦读。聪明的读书人能根据书里含金量的多寡确定不同的读书方式。碰到好书,重要的是你汲取多少知识,有几本你能真正所拥有,而不是你总共读了几本。交友在精不在多。如果这是你的目标,而且应该是,你就不会因为读好书比看报纸费时费力而烦躁了。
你可能会提出反对在书上做批注的最后一个理由。你的书一旦写上字就没法借给朋友,因为书的笔记会影响朋友阅读。再说,不外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做过批注的书已成为你个人思想活动的日记,借出去不啻于把自己的思想暴露无遗。
如果你朋友要想读你的《普卢塔克名人列传》、《莎士比亚》或《立宪者论》,你不妨客气但坚决地劝他自己买一本。借给他车或者衣服都行----但书不能外借,书如同你的大脑或心灵,是你本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08

华为Mate50 Pro曲面旗舰手机

¥6799

苹果 AirPods Pro 2代

¥1699

索尼65英寸4K HDR专业游戏电视

¥7499

惠普战66五代15.6英寸轻薄本

¥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