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高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 帮忙来篇高二水平文言文 带重点字带翻译的

一、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译文: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二、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曾子寝疾(zēng zǐ qǐn jí)

【出处】《礼记·檀弓》

【原文】 曾子(1)寝疾,病(2),乐正子春(3)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4)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5)。大夫之箦(6)与?”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7)曰:“呼(8)!”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9)季孙只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10)矣,不可以变(11),幸(12)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13)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14)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15)而毙焉斯已(16)矣。”举(17)扶而易之,反(18)席未安而没。

【注释】 (1)曾子:孔子得弟子,名参,字子舆。寝疾:病倒,卧病。 (2)病:意思是病情严重。 (3)乐(le)正子春:曾子的学生。曾元、曾申:曾子的儿子。 (4)隅:墙角。 (5)睆(huan):光泽。 (6)箦(ze):席子。与: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7)瞿(ju)然:惊惧的样子。 (8)呼(xu):同“吁”,叹息声。 (9)斯:这。季孙:季孙氏,鲁国的大夫。 (10)革(ji):危急。 (11)变:意思是移动。 (12)幸:希望。 (13)尔:你。彼:他。这里指童子。 (14)细人:小人。 (15)得正:合于正礼。 (16)已:意思是可以。 (17)举:起,抬起。 (18)反:同“返”。没:同“殁“,死去。

【译文】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2. 寻高考水平的古文,急

传记类文言文: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

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

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

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攫型部郎中。

奏堕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

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

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

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遗。

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

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

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出自《明史》 郭橐驼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出自柳宗元《郭橐驼》 议论式文言文 石公曰[1]:“天下之狡于趋避者[2],兔也,而猎者得之。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3],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

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4]: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

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眼虬须[5],色若绣铁[6]。

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

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7],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

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间[8],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

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甚喜,挈瓶沸汤中[9],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尝令开门,门枢稍紧[10],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11],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12]。

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日晡不至[13],家严同伯修门外望[14]。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

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

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

戚尝刈薪[15],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16],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

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如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17],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18]。

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

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19],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20],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出自袁宏道《拙效传》 注释: [1]石公:作者自号石公。

[2]趋避:快走,逃避。 [3]乌贼鱼:也称墨鱼或墨斗鱼。

[4]钝:迟钝、愚笨。 [5]虬须:卷曲的胡子。

[6]绣:。

3.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高中生阅读古文观止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怎样巧学文言文?一、精解字词,储备足量的文言知识逐字落实文言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意义和用途,务必准确无误.因为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词,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二、巧记巧学.让文言文学习的轻松愉快成语,是颇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的遗存,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将古代和现代的词语沟通起来,使得文言文知识不那么枯燥,也不那么吓人,变得易记而浅显;还能够一石而二鸟,文言文和成语的学习同时经行.相得益彰.这是个轻便而俏皮的巧学方法.比如.【张】如果理解成语“账目结舌”中“张”是“睁开,睁大”意,就不难记住课文《童趣》中“张目结对日”中“张”的“睁开,睁大”意义.字形,尤其古文字字形,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文,都隐藏着汉字的意义密码.探员其本字的古代写法,一眼就能洞察其意义,这样,即印象深刻有妙趣横生.这是个直观而形象的巧学方法.例如.【于】小篆字形()像两手相与之形.由此可见“予”本义:授予.给予,给.三、归纳拓展,由“闻一”而“知十”掌握了文言文的规律,就等于拿到了打开文言文知识的钥匙.文言文学习总是有章可循的,见到“陈胜者,阳城人也”,归纳为“者……也”判断句,进而归纳“乃、必、即、皆”等+谓语判断句;见到“吾谁与归”,归纳得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归钠得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何陋只有”“唯利是图”,归纳得出“之是褆宾”的规律;……这样,在课本上学的是“一个”,而你收获的却是“一类”,学起文言文来就游刃有余了.四、知识迁移,由课堂延伸到考场把每一篇文言文课文都当成考场上的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或设置题目作答,或比对已考过的的考题,即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从中培养语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考场的应变能力.例如,《送东阳马升序》第二段描写宋濂成人后求实希望对你有帮助,满意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