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老师需要做什么

如题所述

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需要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决策,在由传统形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习方式越来越被凸现出来。而且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已提到教师工作的首要位置。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做什么?笔者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望专家学者、教师同仁批评斧正。
一、做学生寻找明天生活方式的引导者。

关于改变学习方式的论著学说颇多,不乏真知灼见。笔者无意步其后尘,无病呻吟,只是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在教育改革中作为从事教育的一分子,认为有责任敞开自己的心扉,如果对教育发展有益,即使粗陋寡见,觉得也应该提出来,供决策者一点参考,也算是尽了一个公民的职责,尽了教师的天职,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兴盛尽到一点微薄之力,心里稍安。

笔者认为,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寻找明天的生活方式,因为目前知识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不在是虚无飘渺的口头禅,而且越来越显得重要。知识经济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谋生手段。要想立足于天地之间,雄霸于世界之林,就必需学会谋生的手段。为了让学生学会寻找明天的生活方式,作为教师其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因为这是走向明天社会的需要。“第五项修列”中被煮熟青蛙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改变生活方式所必备的敏锐观察社会的能力。对变化的条件、发展的形势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的重要性。我们要做不被煮熟的青蛙就必需洞悉社会的变迁、形势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如果教师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范围里而沾沾自喜,一成不变、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那就是对生命的扼杀,对社会和人类的犯罪。因为完成终生教育,必须建立学习的社会。一个学生不可能一辈子坐在教室里读书,这就为教师提出一个课题: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谋生的手段。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而且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变化的,学习已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不但是未来社会谋生一种手段,而且更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寻找明天的生活方式就要学会求知,学会求知的重要标志就是掌握学习策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深入,在竞争中学会比你的对手学会学习特别重要。学习是生命的源泉,有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的根本就是思维方式,即生活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是思维模式的改变,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课堂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的主渠道,所以教师重中之重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在思维中学会创新,从而掌握明天的生活方式。
二、做学生创新思维的促进者。

新事物促其进步则发展,阻碍其步伐就会夭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亦然。例如掉入墓坑的过路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过路者掉入墓坑中百般努力跃不出去,突然先入者击了后落入者一巴掌,后落入者求生欲望受到了猛击,一跃跳了出来。在素质教育发展中,教师就是要给学生猛击一掌,促其前进。其理由是,对当代的学生来说,学习创新策略应该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掌握创新素质是生活的需要,学会学习是课程功能之一,掌握创新策略是学会学习的根本标志之一。创新过程与方法强调的就是学习策略。笔者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在第一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可谓深有同感,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如果对创新素质教育人云亦云、模棱两可,那将对学生贻害无穷。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被有识之士所共识,国家花大力气倡导素质教育,作为教师理应彻底领悟贯通。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促进者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学习策略王国。当学生在滥泥塘的时候,你甘愿作学生走过滥泥塘的野草、铺路石;当学生站在这山望那山的时候,你应该是他们的向导,当学生在山下向上爬的时候,你要用足力气甘当他们的推动器,登上山顶白云环绕,五彩缤纷,学生可能时有困惑,迷恋于眼前的幻景,教师应该做什么,你应该站在高处,让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去感受多彩的生活。只有学生走进门里,登上山顶,触目四望的时候,只有当学生融进去的时候,才感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无穷魅力。教师的作用就是铺路、向导、推动器。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在促进过程中,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灵活机动地实施促进。当然在促进的过程中应该因科制宜,不能千篇一律,例如数学被人们称为开启自然科学的金钥匙,那么相对语文学科就应该是一切科学的母体。在实施实地教学中应该有所变化、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永生的追求。
三、永远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者。
邓小平先生说得好,千道理,万道理,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说千道万不如努力发展自己。只有发展自己,使自己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在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做,做些什么呢?

首先,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谓严师出高徒,学高为师。如果教师半瓶子醋就很难指导实际教学,那么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深刻理解和掌握素质教育理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第一要学会信息加工与学习策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知识经济占主流的社会里,谁占有信息量丰富,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学会在信息加工策略上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第二,掌握学习策略,其理由是: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技巧,把学习作为一种策略,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非同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远景规划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形成系统,如,资源管理支持系统、认知策略、执行系统、自我监控策略、监控系统。另外,在学习策略中学会精加工。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应有一千个不同的特点,因为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主观经验认识哈姆雷特。同时,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已有的经验,我们学习新理论,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看法,摒弃哪些陈旧的观念,从而吸纳新知。在这个过程中,精加工策略尤为重要。精加工策略有助于改变陈旧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操作水平,运用意识,它是一种对信息提炼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思想,当这个策略得到贯彻实施的时候,它可以化平凡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为你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第三,优化知识结构,优化知识结构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平常所关注的只是教材,没有关注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所以我们要澄清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注重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优化认知结构中要学会组织,因为组织过程本身就是加深认识的过程,在新旧知识连结过程中注入心志,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化无序为有序,化繁杂为简单,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责任的重大,任重而道远。笔者对素质教育下的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谈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在论述中不免有偏颇,望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