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县学和书院的区别

上府学、县学和书院的学生分别都是什么年龄段的?或者还有什么大的区别?最好能简要介绍一下。

府学、县学、书院的区别: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府学:古代官学之一种。由府一级设立。
2、县学: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3、书院: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二、侧重点不同
1、府学:官办,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
2、县学:旧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
3、书院:民办,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
三、出处不同
1、府学:宋 司马光 《议学校贡举状》:“其开封府举人,旧无府学,并令寓教於国子监。”
译文:开封府推举人,过去没有府学习,并命令寓教于国子监。
2、县学:吴晗 《我克服了“超阶级”观点》:“分家后,父亲考入县学,那时叫作秀才,名为县学生,其实是不上学的,算有了功名,就有人来请教蒙童馆了。”
3、书院:冰心 《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府学、县学和书院的区别:
  府学是指古代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县学是旧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
  府学,由府和学两字组成为词。府学的基本含义为府级行政区划的学校。经过演变,府学有多种含义:古代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古代主管府级地方教育事务的官职;地点名称。府学性质是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府学也有许多故事。
  县学:旧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过去不仅有私塾,还有国立学院,地方的叫府学,中央的叫国子监,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就叫监生,就是公务员后备力量,职称上等于秀才,一般是贵胄子弟。童生是参加过地方上最初级考试的读书人,考中者才可以再考秀才,比较简单,也可以不通过此考试直接考秀才,算是初级职称,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礼称。
一般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送去启蒙了。
古代书院很少宋代以后才兴盛起来,而且书院不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场所
更大长度上相当于大学,是一个学术研究和宣传自己思想积累政治资本的地方。
六艺在汉以后基本就不时兴了。所以古代的教育场所以私塾为主 其次是自学。只有科举有成的人才会被选入乡学 郡学 国子监之类的政府学校学习。
学习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兼顾诗词(元以后这个就不是很重要了,唐宋时期诗词是一个重点考核项目 清代以八股文为主 )追问

那么请问府学和县学面向的学生都是多大的呢?府学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学吗?同是官办的府学和县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追答

以明清两代为例,当时主要由府学、州学和县学三级学校组成,由国家设定教学内容、学生额数,在学学生可以参加“岁考”和“科考”。
各地均设有官办学校,根据治所不同,分别称为府学、州学和县学。这些官校接收的是通过层层考试的生员,即人们常说的秀才,非但不收学费,还供应伙食。据《明史选举志》记载:“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师生月廪食米,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常年能吃细粮,餐桌之上又有荤腥,已是中等以上人家生活水准了。因此,进入这类学校者,当有足够的热量把八股水平提高一步,以报效国家。入府学 入县学都要秀才后方可入校 府学和县学都是官办 没有私人办府学和县学的 相当于大学,是一个学术研究和宣传自己思想积累政治资本的地方。

追问

谢谢您,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府学、州学、县学的教学内容是一样的吗?只是因为行政地的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字?它们之间存在等级高低吗?府学相当于大学,那么州学、县学也相当于大学吗?

追答

注意我上面的话“由国家设定教学内容”和“根据治所不同,分别称为府学、州学和县学” 我想你说的级别可以从这句话体现出来“据《明史选举志》记载:“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7-24
古代“入学”是纯以考试为目的的,因而只有考试资格的概念,并没有毕业这种说法。通俗的讲,考试不是为了毕业不用考了,而是为了能够接着考试。。。所谓功名,更接近一种考试资格的认证,而不是今天的文凭。科举,不是学历的概念,而是考历的概念。
只有意识到这点,才能在细节上对其理解到位,进而类比今天的制度。否则很容易陷入混乱,转不过弯儿来。

先说简单的。

蒙学:即幼儿园+学前班,只要读过书的人,就能教。
社学:即官办的幼儿园+学前班+小学,有一定的政府性质,老师至少是个秀才。
私塾:即私立的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先生至少得是童生,否则当不起称呼。

接下来说相对简单的,童试。
童生:高考准入资格;即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后,才算高中毕业。
县试:即小升初考试、中考准入资格考试、童生预备试;小升初考试第一名,称县试案首;只要考试及格,就能进入县学/州学/府学里学习,成为预备童生、或初中生,这一资格被称为“入学”。
府试:即中考、或高考准入资格考试,市级通考;中考第一名,称府试案首;中考优秀、取得高考准入资格的高中生,称为童生;童生可在县学/州学/府学里,进行无惨、无人道、无限期的高考冲刺训练。
院试:即高考,省级通考;因在贡院(省教育厅)举办,故称院试;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称生员,俗称秀才;高考第一名,称院试案首。
小三元:连续拿下三个案首。古人获这一称号者不知繁几。
注意:“入学”后,小屁孩儿能一直学到变成举人!不换地方。不像今天,要换很多个地方,一阶段一校园。在古代,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一个校园。通俗的讲,你是大学生,你同桌可能只是个初中生。

意识到“入学”二字的不同意义后,才好接着说学校。
县学:县教育局+县立中学+县立大学;教谕——县教育局长+县立中学并大学校长;县学生员——县学大学部的在烤生。
州学:地级市教育局+地级市立中学+地级市立大学;州学学正——地级市教育局长+地级市立中学并大学校长;州学生员——州学大学部的在烤生。
府学:市教育局+市立中学+市立大学;教授——市教育局长+市立中学并大学校长;府学生员——府学大学部的在烤生。
书院:私立中学+私立大学;书院学正——私立中学并大学校长;书院生员——书院大学部的在烤生。
国子监:教育部+中央官校联盟;祭酒——教育部长+中央官校联盟主席;监生——官校在烤生统称;国子学——中央党校,太学——人民大学,律学——政法大学,算学——理工大学,四门学——101中学。

理解了学校,再说“生员”的具体情况。
生员功名:所谓秀才,即大学在烤生,准功名。这是个非常尴尬的名号!考不上研(中第),就不能算大学毕考。没文凭不说,还得定期参加岁考、月考、科考,各种考!仗剑游历是不存在的,因为你赶不回来考试啊!一旦哪次考得不好了(七老八十的时候),就可能被降籍,降籍多了降无可降,就有可能被罢黜功名(除籍)。烤生特权也就没了!杯具啊~
老话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TM是穷酸秀才的真实写照呀!
生员有四等。
一等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即拿到助学奖学金的优秀大学生,名额有限,通常一个学校20人左右;国家不但包吃包住,还免服兵役、徭役,见官不跪,不受逼供鞭笞,能诉讼辩护和背书担保(律师证)。
二等曰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即大学扩招生,也属于正式生员,名额有限,通常一个学校60人左右;没有助学金、奖学金之类补贴,但其他待遇都与廪生等同。
三等曰附学生员:简称附生,即大学借读生,不属于正式生员,名额不限,一个学校有无数借读生;借读生通常都是新生,一但科考、岁科成绩优秀,就能变成大学扩招生了。
反之,若廪生表现不好,降增生;增生表现不好,降附生;附生要还表现不好,就有被开除危险,即革除生员功名。
四等曰例生/饷生/捐生:即官方造假学籍。高考没过,甚至没考,花钱就当你考过了——甚至连学校都没去过,学籍上写着大学在读生。并无生员特权!但可参加生员的各种科考、岁考。一旦瞎猫碰上死耗子考好了,就能变成附生,多碰几次死耗子,就能变成增生、廪生,进而考上研究僧~ 当然这只是个梦想!
除以上四等生员。还有五类监生,统一称国子监生员(即便不是秀才)。
一曰举监:研究生,会试不第(考博失败),入国子监继续读研的举人。
二曰荫监:贵二代,承父祖荫,保送入国子监的勋贵子弟。
三曰官生:权二代,高官请荫,保送入国子监的官员子弟。
四曰贡生:尖子生,由各省贡院推荐入国子监的学霸生员。
五曰例监:富二代,豪门巨甲之后,砸钱入国子监的捧哏,意在结交权贵。

接下来说大考。
乡试:即考研。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专业考试)、岁科(期末考试),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除恩科外,乡试三年一次。因本省州学/府学主持考试,故称乡试,又因八月举办,故又称秋闱;中试者称为举人,即研究生。头名称解元,二名称亚元,三四五名称经魁,六名称亚魁。
考中举人,就可以喘口气了,不用隔三岔五的去学里被烤,也不用担心哪天把学得忘了,继而把功名烤没了,简直大松一口气!可以回家洗洗鸟、种种地了,当然不用自己动手,收家奴、养小妾,这都事有人上门儿来服务呢。成为举人,才算特权利益真正稳固了,才可以辞了家乡仗剑出游。
会试:即研究生大考、博考准入资格考试。礼部主持,考点在贡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因在京城会考,故称会试;又因春天举行,复称春闱;再因各地到京有距离,去年8月还在家乡参考今年2月就得在北京参考,又称赶考。考生为各省举人(在读研究生),录取者统称为贡士,即拿到硕士考位,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即博考。会试中选者(即拿到贡士考位),始得参与(才能继续考)。皇帝主持,故称御试;当庭论文,故称廷试;现场答辩,故称廷对。
殿试结果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即颁发博士考位证书,通称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即拿到博士考历、颁发博士毕考证书,第一名通称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即相当于拿到了博士考历、颁发结考证书。

毕考后,想再进一步。
翰林院:即国家社会科学院;
翰林院学士:即国家社会科学院院士;
翰林院大学士:即国家社会科学院首席院士。

总的来说,科举考试可以归结为四句话:重考不重学;重悟不重教;只论考位、不讲学位;只讲考历、不论学历。明白以上四句话,就能理解科考是怎样一种逻辑了。这和今天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今天我们虽然考考考,但学期制一满,就能拿到学历,考试是为了继续学习,而不是继续考试。虽然继续学就得继续考,但二者内在逻辑是不一样的。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
第4个回答  2018-10-13
府学是指古代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县学是旧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
府学,由府和学两字组成为词。府学的基本含义为府级行政区划的学校。经过演变,府学有多种含义:古代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古代主管府级地方教育事务的官职;地点名称。府学性质是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府学也有许多故事。
县学:旧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