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和电抗的区别…和工作原理?

如题所述

区别:

1 电抗分感抗和容抗,它们与电阻一样都起到阻碍电流通过的作用,单位也都用欧姆,所不同的是,电阻对所有频率的电流都有相同的阻碍作用;

2 感抗却与频率成正比——电流的频率越大,相应的感抗就越大;

3 容抗则与频率成反比——电流的频率越大,相应的容抗就越小。

基本原理

电阻器由电阻体、骨架和引出端三部分构成(实芯电阻器的电阻体与骨架合二为一),而决定阻值的只是电阻体。对于截面均匀的电阻体,电阻值为电阻值式中ρ为电阻材料的电阻率(欧·厘米);L为电阻体的长度(厘米);A为电阻体的截面积(平方厘米)。

膜电阻体的厚度d很小,难于测准,且ρ又随厚度而变化,故把视为与薄膜材料有关的常数,称为膜电阻。实际上它就是正方形薄膜的阻值,故又称方阻(欧/方)。对于均匀薄膜薄膜阻值式中W为薄膜的宽度(厘米)。

通常Rs应在一有限范围内,Rs太大会影响电阻器性能的稳定。因此圆柱形电阻体以刻槽方法,平面形电阻体用刻蚀迂回图形的方法来扩大其阻值范围,并进行阻值微调。

伏安特性是用图形曲线来表示电阻端部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当电压电流成比例时(特性为直线),称为线性电阻,否则称为非线性电阻。

参数与特性 表征电阻特性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阻值及其允许偏差、额定功率、负荷特性、电阻温度系数等。

扩展资料:

按材料分类

a、线绕电阻器由电阻线绕成电阻器 用高阻合金线绕在绝缘骨架上制成,外面涂有耐热的釉绝缘层或绝缘漆。绕线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阻值精度高,稳定性好,耐热耐腐蚀,主要做精密大功率电阻使用,缺点是高频性能差,时间常数大。

b、碳合成电阻器由碳及合成塑胶压制成而成。

c、碳膜电阻器在瓷管上镀上一层碳而成,将结晶碳沉积在陶瓷棒骨架上制成。碳膜电阻器成本低、性能稳定、阻值范围宽、温度系数和电压系数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阻器。

d、金属膜电阻器在瓷管上镀上一层金属而成,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将合金材料蒸镀于陶瓷棒骨架表面。

金属膜电阻比碳膜电阻的精度高,稳定性好,噪声,温度系数小。在仪器仪表及通讯设备中大量采用。

e、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在瓷管上镀上一层氧化锡而成,在绝缘棒上沉积一层金属氧化物。由于其本身即是氧化物,所以高温下稳定,耐热冲击,负载能力强 按用途分,有通用、精密、高频、高压、高阻、大功率和电阻网络等。

注意事项

电阻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检查其性能好坏就是测量实际阻值与标称值是否相符,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方法就是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被测电阻值确定量程,使指针指示在刻度线的中间一段,这样便于观察。

2、确定电阻档量程后,要进行调零,方法是两表笔短路(直接相 碰),调节“调零”电器使指针准确的指在Ω刻度线的“0”上,然后再测电阻的阻值。另外,还要注意人手不要碰电阻两端或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否则会引起测试误差。

用万用表测出的电阻值接近标称值。就可以认为基本上质量是好的,如果相差太多或根本不通,就是坏的。

类似于直流电路中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交流电路(如串联RLC电路)中,电容及电感也会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称作电抗(Reactance),其计量单位也叫做欧姆。在交流电路分析中,电抗用 X 表示,是复数阻抗的虚数部分,用于表示电感及电容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抗随着交流电路频率而变化,并引起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变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阻 百度百科-电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6
电阻——欧姆定律定义的参数:电压与电流之比,单位欧姆
电抗——交流电流通过电感或者电容压降时,电压与电流之比,虚数表示,单位欧姆
阻抗——电阻与电抗的复合参数,用复数表示,实部为电阻,虚部为电抗,单位欧姆

电导——电阻的倒数,单位西门子
电纳——电抗的导数,单位西门子
导纳——电导与电纳复合参数,实部为电导,虚部为电纳,单位西门子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阻抗由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阻抗的单位是欧。在直流电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电阻很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如金属等;电阻极大的物质称作绝缘体,如木头和塑料等。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导体叫做半导体,而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于零的物质。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欧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有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对于一个具体电路,阻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电路的阻抗一般来说比电阻大。也就是阻抗减小到最小值。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中,谐振的时候阻抗增加到最大值,这和串联电路相反。阻抗是一个比电阻大的概念.阻抗包括感抗\容抗\电阻,感抗是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容抗是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电阻是导体对稳恒电流的阻碍能力,不同阻抗的材料组合起来可以控制电路的电流\相位\波形,从而实现控制。电阻表示是纯电阻对电流的阻力,交流电在电阻(R)上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总是相同的。
  电抗(X)由电感产生的感抗(Xl)和电容产生的容抗(Xc)组成,交流电在电抗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不相。在电感上,电压超前电流90度;在电容上,电压滞后电流90度。
  X=ωL-(1/ωC)  ω=2πf  f为交流电的频率。
  总的阻抗:Z=R+jX  称为复阻抗。
  接触电阻,是指两个导体相接触时,在接触处产生的电阻(不用接触阻抗这个名字),用点焊、锡焊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
  节点阻抗、表面阻抗可能是在十分专业的领域里才会用到。对电感,有u=L*di/dt,在交流电i=Isinwt作用下,有
u=L*d(Isinwt)/dt=LIw(coswt)=IwLsin(wt+∏/2)=Usin(wt+sita)
显然U=IwL,即感抗为U/I=wL
同时sita=∏/2,即电压和电流存在∏/2的相位差

对电容,有i=C*du/dt,在交流电u=Usinwt作用下,有
i=C*d(Usinwt)/dt=CUw(coswt)=UwCsin(wt+∏/2)=Isin(wt+sita)
显然I=UwC,即感抗为U/I=1/wC
同时sita=∏/2,即电压和电流存在∏/2的相位差是虚数的单位,j就是90°。感抗是j*XL,就是说感抗和电阻差90°。容抗是-j*XC,就是说容抗和电阻差-90°。

等于说,电阻和电抗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不能直接相加的。他们的阻抗就是斜边,是他们平方和再开根号。再从复数的范畴来理解J,乘以j (j=cos90+jsin90),就是旋转正的90度,除以j即乘以-j(-j=cos(-90)+jsin(-90)),就是旋转反的90度....这个刚好和正弦函数推倒出来的 电流比电压落后90(电感),电流比电压超前90(电容) 吻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22
电阻——欧姆定律定义的参数:电压与电流之比,单位欧姆
电抗——交流电流通过电感或者电容压降时,电压与电流之比,虚数表示,单位欧姆
阻抗——电阻与电抗的复合参数,用复数表示,实部为电阻,虚部为电抗,单位欧姆

电导——电阻的倒数,单位西门子
电纳——电抗的导数,单位西门子
导纳——电导与电纳复合参数,实部为电导,虚部为电纳,单位西门子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阻抗由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阻抗的单位是欧。在直流电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电阻很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如金属等;电阻极大的物质称作绝缘体,如木头和塑料等。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导体叫做半导体,而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于零的物质。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欧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有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对于一个具体电路,阻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电路的阻抗一般来说比电阻大。也就是阻抗减小到最小值。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中,谐振的时候阻抗增加到最大值,这和串联电路相反。阻抗是一个比电阻大的概念.阻抗包括感抗\容抗\电阻,感抗是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容抗是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能力,电阻是导体对稳恒电流的阻碍能力,不同阻抗的材料组合起来可以控制电路的电流\相位\波形,从而实现控制。电阻表示是纯电阻对电流的阻力,交流电在电阻(R)上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总是相同的。
电抗(X)由电感产生的感抗(Xl)和电容产生的容抗(Xc)组成,交流电在电抗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不相。在电感上,电压超前电流90度;在电容上,电压滞后电流90度。
X=ωL-(1/ωC)  ω=2πf  f为交流电的频率。
总的阻抗:Z=R+jX  称为复阻抗。
接触电阻,是指两个导体相接触时,在接触处产生的电阻(不用接触阻抗这个名字),用点焊、锡焊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
节点阻抗、表面阻抗可能是在十分专业的领域里才会用到。对电感,有u=L*di/dt,在交流电i=Isinwt作用下,有
u=L*d(Isinwt)/dt=LIw(coswt)=IwLsin(wt+∏/2)=Usin(wt+sita)
显然U=IwL,即感抗为U/I=wL
同时sita=∏/2,即电压和电流存在∏/2的相位差

对电容,有i=C*du/dt,在交流电u=Usinwt作用下,有
i=C*d(Usinwt)/dt=CUw(coswt)=UwCsin(wt+∏/2)=Isin(wt+sita)
显然I=UwC,即感抗为U/I=1/wC
同时sita=∏/2,即电压和电流存在∏/2的相位差是虚数的单位,j就是90°。感抗是j*XL,就是说感抗和电阻差90°。容抗是-j*XC,就是说容抗和电阻差-90°。

等于说,电阻和电抗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不能直接相加的。他们的阻抗就是斜边,是他们平方和再开根号。再从复数的范畴来理解J,乘以j (j=cos90+jsin90),就是旋转正的90度,除以j即乘以-j(-j=cos(-90)+jsin(-90)),就是旋转反的90度....这个刚好和正弦函数推倒出来的 电流比电压落后90(电感),电流比电压超前90(电容) 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