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和奴婢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奴才
基本解释:1. 明、清朝两代宦官和清代旗籍官员对皇帝的自称。明清也称家奴为奴才。
2. 清朝女官对上次称呼,因此在清朝女官通常称奴才并非奴婢。
奴才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满语称包衣阿哈),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
清时期太监面对皇帝亦会自称奴才,满族大臣和入旗的汉族大臣面对皇帝也会自称奴才(表示亲近),而没入旗籍的汉臣却不自称奴才,只准称臣。乾隆时有汉臣邀宠而自称奴才,因此规定之后大臣无论满汉上奏折一律称臣。
奴才”一词,虽含鄙意,却在清朝典章制度上有着一个特殊的位置。清朝规定,给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满臣,便要自称“奴才”;如果是汉臣,则要自称“臣”。汉臣如果自称为“奴才”就算是“冒称”。
“奴才”与“臣”这两个称谓,谁尊谁卑,以今人的眼光,无疑是“奴才”低于“臣”。但这种判断,与清朝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奴才”一称,从表面看,似不如“臣”字体面、尊严,实则“奴才”要比“臣”金贵得多。“奴才”,实际是一种满洲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非“自家人”的汉人是没有资格这样称呼的。
汉臣称“臣”,并不是皇帝为了照顾汉臣的面子,“特地优待,锡以佳名”,而是为了与“奴才”一称相区别,以显示汉臣的地位低于满臣。俗谚云:“打是疼,骂是爱”,清朝皇帝让满臣自称“奴才”,实际是骂中之“爱”;反之,不让汉人称“奴才”,则是因为缺少这份“爱”。

奴婢
基本解释:1 .原指丧失自由、受人奴役的男女,后泛指男女仆人。
2. 太监对皇帝、后妃等的自称。
最初奴隶的来源是掠夺异族为卖身的奴的。分官奴婢和私奴婢两种。官奴婢为国家所有,多为工奴。私奴婢为官僚、地主、高利贷商人等所有,除从事各种主人家内杂役外,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所谓耕当问奴,织当为婢。奴婢是社会最低的一层,和牲口一样,供买卖和赏赐,受主人的役使和虐待。家长与奴婢之间有严格的主仆名分,其主仆关系不仅是终身,而且延及子孙。奴婢在奴隶社会是奴隶,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附民。
宫女(特别是明清两代)对皇帝、后妃等也自称奴婢。延到后来,这种自称似有谦称意境。
中国奴婢制度在秦汉时代已有,犯重罪的人会没为官奴,在官宫工场与皇家上林苑服役。私奴婢是破产农民投入豪强手下产生。在律令制前主人杀奴隶没罪,之后主人不可再私自处罚。明清之后私奴婢制逐渐废止,有些转为长工,到19纪世纪还有苦力制,到1949年完全废除奴婢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奴才:


基本解释:

    明、清朝两代宦官和清代旗籍官员对皇帝的自称。明清也称家奴为奴才。

2. 清朝女官对上次称呼,因此在清朝女官通常称奴才并非奴婢。

3. 奴才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满语称包衣阿哈),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

奴婢: 

基本解释:

1 .原指丧失自由、受人奴役的男女,后泛指男女仆人。

2. 太监对皇帝、后妃等的自称。

3.最初奴隶的来源是掠夺异族为卖身的奴的。分官奴婢和私奴婢两种。官奴婢为国家所有,多为工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7
一般情况下是性别不一样,在汉族的王朝,奴才一般指太监。清朝是少数民族,他没学到我汉族的精意,连大臣也自称奴才,而我们是自称微臣!奴才范围更广一点,在古代下人都可以称为奴才,奴婢只有女的才能用.
第3个回答  2017-11-11
男的是奴才,女的是奴婢!
第4个回答  2018-03-08
奴才是自家为仆的称奴才是对的,但在古代王宫里称奴才的绝对比上臣之称,楼上要分清奴才与臣的职责?奴才是专为家办事的才叫奴才,臣是担任国家大事才称臣的,不知楼上哪来的资料?谁都知道上朝的都是朝廷大臣,可直接向皇上启奏,奴才呢?有谁听过上朝有谁说奴才有事启奏的?奴才的称号一般都是在各宫院里才听到的,还有很多小太监小侍卫日常都用奴才称号,臣是为国事,奴才是为家事,两个跟本就不是一个等级,奴就是仆,奴才怎比得上臣?这样岂不是小太监小侍卫都比大臣尊贵?楼上这样说那岂不是臣还要效劳与奴才?臣是效力朝廷的,为皇上打江山的和打理家事的奴才谁尊贵问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