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怎样练习隶书?

学习书法的多指教!!

首先,选帖要适合自己。
汉隶为代表,名帖很多,入门者,建议《曹全碑》,易上手,字比较隽秀、严谨,富变化。其次,笔墨纸砚的选择,够用就行。
笔,我认为兼毫还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墨,市场上普通墨汁就好;纸,选毛边纸,有格子的更好,便于练习时控制字的大小,毛边纸吸水性较强,有半生半熟的特性,便于隶书笔画的掌握;砚,可以忽略了。
练习隶书要做计划,量和质都需要!每天练习多少时间,多少纸,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水平),都要做统计,这样每个月下来就可以检查练习效果了。一般刚开始的阶段比较受折磨,因为隶书字体我们不常用,对字体的特性了解需要一个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隶书,是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初学隶书,可以选择临习《曹全碑》入手。《曹全碑》全称《汉部阳令曹全确》。刻于东刻汉中平二年十月,由王敞等人立。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碑文记找了东汉末年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曹全碑》风格特点

1.《曹全碑》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若称,其字迹秀清,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

2《曹全》圆雅秀丽,既宽博苍浑又豪放逸,其入笔折锋凝重,以圆笔为主,方圆兼备,流利婉畅摇多姿,有阴柔之

3.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特征。

《曹全碑》临写建议:

1、在学习曹全碑之前,应该学习书法的运笔方法:逆入、切入、顺入、中锋、侧锋、提笔按笔顿笔、藏锋起笔、回锋收笔。

2、初学者用笔建议使用兼毫毛笔,笔锋不超过4cm,艺云笔庄的笔不错!

3、如果是自学,建议买本教程类的字帖,引导你从零开始学习!


欢迎关注“聪聪墨香屋”,和聪聪老师一起趣玩书法,通过写字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2个回答  2013-07-11
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要多临贴,坚持每天一小时练习,要写出自己的风格.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隶书:
《石门颂》(文物出版社)
《礼器碑》(文物出版社)(用笔的技巧性很强哦!!本人正在临~~)
《张迁碑》(文物出版社)(笔势有力!!)
——可以用鹤脚笔(笔锋很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初学选字帖很重要,首选东汉的隶书碑刻,如《礼器》《乙瑛》《曹全》等
  第二注意笔画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等特点。
  第三、注意字的整体形态即隶书整体偏扁。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
  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余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隶书的第二次高峰
  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第4个回答  2013-07-11
先搞清楚隶书的笔法特征 多看帖 临帖 我有几句隶书口诀 可以分享一下:横平竖直 斩钉截铁 蚕头燕尾 左波右磔 燕不双飞 蚕不二设 篆隶无钩 波可四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