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评价浮士德和靡非斯特这两个人物

不少于800字

浮士德是歌德的同名诗体悲剧中的主人公,作为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象征性形象,他不满现实,努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作者描写了五幕悲剧,运用了辩证法的论证,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实现了对真理的探求,表现出知识分子在人生探索和社会探索中遇到的困境:通过知识追求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通过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肉欲享乐的爱情;通过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通过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通过追求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从而找到智慧的最终断案,即要人们开拓生活和自由,从中得到享受。
从哲学层面上看,浮士德一生的结局就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他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对人性中探索、向善的一面的积极肯定。而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有着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追求的古典美与现代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由于人格中的弱点而被魔鬼靡非斯特利用引诱而屡犯错误,屡陷迷津。但他并没有完全堕落,完全沦落,而是处在一个不断的斗争中,善与恶的此消彼长导致了他行为的不断变换与痛苦抉择。他一生的奋斗也证明了,人在努力时尽管难免迷误,但是会返归正道,由迷混不清进入澄明之境。浮士德的最终胜利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胜利。靡非斯特是作为与浮士德对比的形象出现的。在与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 但正是靡非斯特使浮士德走出书斋生活投身到实践中,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起到推动作用。歌德笔下的靡非斯特虽以鄙夷不屑的态度对待人的理性,他的本质就是“经常否定的精神”,就是“恶”,但他冷静诙谐,玩世不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远比浮士德深刻,他以一个虚无主义者的冷眼,犀利地旁观着社会邪恶和人的弱点,观点精辟嘲讽辛辣,有以毒攻毒之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