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在文学和感情抒发上有什么过人之处?

如题所述

至于水平高低,可能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人类的心灵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而能把共通的东西讲出来,然后还能讲得有点儿个性、讲得有点儿深刻、讲得有点儿情调。这应该就是高水平了。先看一下这首只有三句话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无论承认与否,古汉语自带一种简洁大气。但是,古汉语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词汇量少、表意不够精确。但正是这个缺点,塑造了古汉语独有的魅力。那就是它能够表达言外之意。

所以,《大风歌》用古汉语表述,就自带一种美、自带一种言外之意。如果用现代白话说,那《大风歌》就会是这样的:

风起了、云飞了,我刘老三打了天下、回了家乡,试问一句:有没有猛士能守护朕的江山?

这么表述,不仅没有美,而且没了意境,更没了感情。所以,文学和诗歌,都是一种文字游戏。水平是高是低,就看你玩得够不够漂亮。


从俗和不美的低水平方面说完了,然后再说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刘邦当时是即兴作诗,吟哦了这首《大风歌》。所以,你别指望刘邦会苦思什么技法上来雕琢这首诗。于是,各种技法分析都是后人强自为之。这里的分析也一样。

这首诗唯一的文学技法就是兴。

什么叫“兴”?说概念越说越糊涂,还是举例子更实在。所以,举例说明“兴”的手法:风云变幻而乱世骤起,这就是兴。想说的是乱世骤起,但是先说风云变幻,让你的大脑中有一个风云变幻的形象感知,然后指出乱世骤起,通过前面的形象感知加深你对乱世的印象。

《大风歌》也是这个套路,本来应该直接说“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朕打下了整个天下,威风凛凛地回到故乡。但是,你直接这么说,跟“我刘老三回来了”就没啥区别了,一点儿都不美。

但是,先说“大风起兮云飞扬”,这就不一样了。首先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直观认知:大风轰轰然而起,不仅吹动了地上的人间俗物,而且吹飞了天上的云彩。如果你有一定的文学积淀,立即就会生出“风云变幻惊雷”形象感知。


在这种气势的烘托下,然后再言“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气势立即就出来了。

然后说刘邦在这首诗中显露出来的个性。

什么叫个性?个性就是不同、就是差异,但这种不同和差异一定要建立在人心相通的基础之上。熟悉加陌生才能让人生出不一般的体验。熟悉是什么?就是“归故乡”,衣锦还乡、游子回故乡、近乡情更怯,这就是熟悉、就是相通。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制造个性,突出差异和陌生,说出别人没法说的东西、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那就是“威加海内兮”,这句话只能刘邦说,别人谁说都不合适。于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就形成了一种熟悉加陌生、相通加差异,自然就会让人生出不一般的体验。


同时,海内大汉之天下,与沛丰刘邦之故乡,又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一个极大而一个极小,又会让人生出一种强烈对比的体验。

再说刘邦在这首诗里制造的一些深刻的东西。

如果就只是前两句,那也没意思。因为你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我刘老三打下了天下,我刘老三是天下第一,我刘老三又回来了。你这么玩,就太肤浅了。肤浅是最不能让人饶恕的,是文学的大忌。

所以,第三句就一定要深刻: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身在沛丰故乡,却在思虑大汉江山。创业难,守业更难,现在有谁能和我一起守护这大汉江山呢?再联系《高帝求贤诏》,你就更容易体会到《大风歌》中的深刻。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从前,跟我平天下的,如今当然要跟我一起享天下;现在,能来辅佐我安天下的,“吾能尊显之”。这是一种丈夫豪情,同时还有一种家国情怀。


最后就是情了,刘邦在这首诗里流露出了一种无奈、感伤和悲怆。

《大风歌》的最高水平就是:你看着是一首得意之作,但实际上却是一首悲情之歌。要体会到这一点,你需要通读一遍《高祖本纪》,甚至还要读一下《留侯世家》、《外戚世家》。等把这些背景都了解了,你也就知道了《大风歌》一点儿也不得意,而是字字见血、声声有泪。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沛县少儿《大风歌》声起,刘邦为之动容且为之起舞。但刘邦起舞是因为得意吗?不是因为得意而是因为感伤,于是“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刘邦感伤什么呢?可能感伤自己:自己已经行将就木,但是江山还在风雨飘摇,他不知道大汉天下将会何去何从;可能感伤故人:项羽、韩信、田横,或是敌人或是同袍,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已经烟消云散了。

刘邦的感伤,来源于哪里呢?

自汜水称帝以来,刘邦无年不战。即便卧病在床,也要托着病躯,强征猛士英布。正是在击败英布之后,刘邦回到了沛丰故乡。在他的面前,一切都还没有定数;而身后之事,一切也都没有定论。

犹豫、彷徨、孤独、恐惧、烦闷、忧愁,各种阴暗情绪一股脑地压在了刘邦身上。晚年之时,刘邦宁愿躺在宦官的腿上、暗自发呆,也不愿意召见樊哙、周勃、萧何这些曾经的战友。所以,当此之时,刘邦所做的《大风歌》到底是得意还是悲怆?

长江有情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与《大风歌》有着一样的感情基调。《大风歌》很短,就三句话。如果你喜欢这首诗,但又觉得意犹未尽,自可听一听《历史的天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