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和请末明初服装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唐朝常服:

  一、披纱大袖明衣制:属于常服盛装。其头梳唐代特有发型“高墙”簪大花,饰花钗、步摇,蛾眉盛妆,身穿敞领对襟,大袖明衣,下穿长裙,佩大绶,束软带,结小结,足著高履。在唐代此服饰是作为外服,在贵族仕女中风行一时。

  二、唐仕女半袖衫制:是唐代特有的一种流行服饰,初作为宴居穿用,后亦当常服穿用,为宫廷嫔妃及名流仕女所好。

  三、唐仕女宴居服:上身束抹胸,外披薄纱明衣,下穿长裙,裙腰及胸,上窄下宽,结束软带、小带,属于宴居内装,但头梳高髻又簪花,故此装扮也可作为外装常服之用。

  明朝服饰基本上可分为蟒、帔、靠、褶、衣这几类。

  蟒,即蟒袍,是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服装,只有帝王或达官贵人才有资格穿它,因为衣服上绣着蟒而得名。蟒是一种形如龙的四爪龙。在戏剧中蟒袍是帝王将相、后妃贵妇的官服,有男女之分,男蟒袍主要以四爪龙为图案,女蟒袍则多以龙或凤为设计。

  蟒袍的装饰性强,而且有宽阔的水袖,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它那华美的图案既有喻寓尊贵的象征,又带有律动感,善于流露与表达演员的情感,使演出更加充实丰富。

  帔源于明朝,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靠又称为甲衣,源于清朝将官的绵甲戎服,后来演变为传统戏曲中武将的服装,通常为圆领紧袖。靠分硬靠和软靠,硬靠可插三角形的靠旗,软靠则不插旗。靠跟蟒袍一样不断的演变,改良靠虽不及传统靠威武,但较轻便,特别适用于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乾隆帝清楚地意识到,服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治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

  男服服饰:
  礼服外褂:因纹饰不同而分别官阶。
  衮服:为皇帝穿著。
  龙褂:为皇子所著。
  补服:依纹饰不同而分别官阶。
  朝服:最隆重的大礼服。
  吉服:清代的礼服,次于朝服是为吉服,用于吉庆典礼时穿著。
  常服:清代之服装制度唯对常服规定甚小。

  女服服饰:
  朝服: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
  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

参考资料:http://www.zaobao.com/chinese/pages1/sg_culture25010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