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耷孔雀竹石图的名画喻义

如题所述

八大山人在画上的题诗是理解这幅作品的关键。诗云:“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孔雀”,“名花雨竹屏”这些确是宋荦家的东西,所以,作品讽刺的对象是宋荦无疑。有的学者认为这句诗是描写“孔雀”、“名花”、“雨竹”三架屏风,这种解释似乎有些牵强,但仍可备之一格:第二句的“竹梢”是指竹子的顶端,同时暗指没有枝节的竹叶。强半的意思是多半,是说屏风上的竹叶占去了画面的多半,而这些叶子都是用墨画成的。第三句中的“三耳”在许多历史典籍与佛家内典中都有过多种多样的解释,而以如下两种较为公认:一是源于《孔丛子·公孙龙》(公孙龙,孔子弟子,当时著名的辩论家,以“白马非马”的辩题驰誉于诸侯。)中“公孙龙言臧之三耳甚辨析”的典故。臧,指的是奴仆,《方言》第三:“臧,奴婢贱称也,荆、准、海、岱、杂齐之间,骂奴曰臧。”“臧三耳”可以理解为奴才要随时随地听候主人的吩咐,所以恨不得长出三只耳朵才好,这样在为主子效力时才能讨得主子的开心,这是对那种奴颜婢膝的小人嘴脸入木三分地刻画。但是,在八大山人的这首诗中并没有“臧”字出现,而《孔丛子》之类史籍中谈到的许多言论又多是先秦诡辩家的辩论主题。关于“臧三耳”,在学术界几乎成为了一个研究的课题,把八大山人诗中的“三耳”理解成“臧三耳”是可以的,但是否准确还有待研究。谢稚柳在《朱耷》一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对这种观点有过介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