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叫着.改成拟人句

如题所述

修改为: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唱歌。

解释分析:拟人需要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

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根据原句“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叫着”,加上拟人成分“唱歌”,就可以修改为: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唱歌。

写法特点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修改为: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唱歌。

解释分析:拟人需要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

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根据原句“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叫着”,加上拟人成分“唱歌”,就可以修改为: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唱歌。

扩展资料:

写法特点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9
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叫着。
改成拟人句:
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拼命地叫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19
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叫着。 改成拟人句: 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拼命地叫着
第4个回答  2018-03-09
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上歌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