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真的是被饿死的么?

如题所述

一、齐桓公真的是被饿死的。
齐桓公四十三年,齐桓公病重,齐国五位公子各自拉帮结派争立太子,易牙、竖刁等人趁机作乱。重病的齐桓公被易牙等人软禁,活活饿死在病榻上,饿死之后,他的尸体停在宫中无人敢收尸入棺。
二、简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信息来源:http://history.people.com.cn/GB/198593/1331552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3
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

  谁能料到春秋五霸中最先成为霸主的齐桓公最后竟是活活饿死的。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即位后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在齐国实行全面改革,使得国力迅速强盛;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充任盟主达40年之久,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第一个盟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耍疏远易牙、竖刁等小人。但齐桓公没有这样做,仍然重用这些人。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患重病,易牙、竖刁等认为机会到了,便假借齐桓公的命令,堵塞齐宫大门,并在大门前竖起一道高墙,不准任何人迸人宫内。齐桓公病在床上,没有一个人过问,最后,这位称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齐恒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父亲的死活。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中整整搁置了67天,尸体生了蛆也元人收葬,其下场实在可怜。

是“蔡桓公”还是“齐桓公”

陈志群  
  初中第二册语文《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到底是“蔡桓公”还是“齐桓公”?

  蔡桓公,是春秋时蔡国(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第七代国君,公元前714——前695年在位。(他的封爵本是“侯”,“公”是对国君的泛称,所以《扁鹊见蔡桓公》下文都作“桓侯”。)扁鹊(秦越人)是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扁鹊因诊医秦武王病,被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查秦武王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因此,蔡桓公比扁鹊早二百多年,两人是不可能相会的。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与扁鹊是同时代人,相距仅几十年,他怎会闹出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笑话呢?原来,韩非在《喻老》篇里借这个虚构的事情(恰切地说,是把齐桓公换成蔡桓公)来说明老子的“图难于其易”的道理。擅长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的一大特色。因此,《扁鹊见蔡桓公》不是真实的故事,而是寓言。

  然而扁鹊确实给一个齐桓公看过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记载,内容文字与《韩非子·喻老》篇中的“扁鹊见蔡桓公”基本相同。历史上两个齐桓公,扁鹊到底是给哪个齐桓公看病?一个是春秋时的齐桓公,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强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比扁鹊也早二百来年,扁鹊是决不会给他治病的。另一个是战国时的齐桓公(桓公午)。那时齐国掌权的大夫有五家,就数田成子(也叫陈成子,因为古代“田”字与“陈”字可以通用)势力最大。他收买人心,发展势力,消灭了其余四家大夫。到了田和做相国的时候,看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干脆把国君齐康公放逐到一个海岛上去了。整个齐国归了田和之后,他就要挟天王,依照“三晋”的例子封他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封田和为齐侯,就是田太公,历史上叫新齐国(也叫田齐)。田太公做了两年国君,死了。他的儿子田午即位,也叫齐桓公(与春秋时齐桓公小白称号相同)。这个齐桓公(桓公午)公元前374——前357年在位。扁鹊本是齐国人,桓公午第六年,扁鹊回到本国,给桓公午治病。可这位桓公午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结果死了。扁鹊是给这个齐桓公(桓公午)治病的。

  弄清了这个问题后,我觉得,语文课本选《扁鹊见蔡桓公》应注明扁鹊与蔡桓公不是同时代人,这篇是寓言故事。我还觉得,节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给齐桓公看病的故事,加个题目叫《扁鹊见桓公午》,可省掉以上许多疑问和麻烦。
第2个回答  2013-06-23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他对于齐文化的宣扬,对于中原文化的保留,对于华夏文明的发展,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物极必反,盛极一时的齐桓公在晚年却变得骄傲自大,听邪信馋,最终落得个被手下人活活饿死的结果。

  饿死桓公的人正是他宠信的臣子易牙。易牙这个人本来是一个厨子,没有资格跟国君有关系,但是齐桓公宠爱的女人长卫姬得病了,很多医生都没治好。正在这时候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主动毛遂自荐,用一种食物把她的病治好了,结果俩人就好上了,给齐桓公戴了一顶绿帽子。齐桓公还不知道,今天给他升官,明天给他升官。易牙由此成为大臣。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有一天齐桓公对易牙说:“天下这肉我都吃过,只有人肉我没吃,这人肉也不知道啥味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易牙回去就把小儿子下锅蒸了,第二天送一块送给齐桓公,桓公感动不已:这样的大臣,为了满足君王的要求,把自己儿子给杀掉。忠心耿耿,能不宠信吗?所以更加宠信易牙。  公元前645年管仲患了重病,马上就要去世。齐桓公问管仲,将来谁接你的班?管仲告诫说,千万不要让易牙接班。但桓公却听作了耳边风。  管仲病逝后,齐桓公重用了易牙等三人;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就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致使齐桓公最终活活饿死。齐桓公死后,宫中大乱,公子们为争夺王位勾结党羽互相残杀,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以致腐烂生蛆,惨不忍睹;一代豪杰就这样同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世界诀别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23
真的 被关起来 不管他死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