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听某一首歌曲的听后感(要300字)

求听某一首歌曲的听后感(要300字的感言)
什么歌曲就都可以,不过要写300字的感言的。

听《梁祝》有感

浙江省盲人学校 高二普 陆洁

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阴冷的早晨,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但音乐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一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就在此时,一个劫数的到来又似乎预示着这段情缘的哀惋和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许是对这一主题听人评析的太多的缘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离。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一个这样的结局显得太过于牵强了,尽管他把这段愁怨变成了忠贞的誓言。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面对此我并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简评:

这是高二学生在本学期音乐期中考核时写的一篇听后感,要求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完成听和写的考核任务。虽然文章的情节叙述多于感受描述,但文笔的流畅表达,不禁令人惊讶。一个盲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委婉地表达情感,确实可贵,不失为一篇美文 。

听《梁祝》后感 [无忧子 发表于 2006-3-24 18:29:00]

傻男偏遇痴情女
父命难违东西离
几度挑逗自做媒
山伯不解英台情

楼台一别泣血泪
红黑两块鸳鸯连
一生情,两世爱
牡丹自叹多薄命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情事多沧桑
今日再遇祝英台
爱她三生都无悔

悲叹梁兄读死书
不识女儿送连理
梦中桃花早凋零
错错错
青香三支拜天地
两只蝴蝶笑花丛
质本洁来还洁去
白发三千谁侍奉?
难难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2
  雅尼的《夜莺》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有人评论说这首曲子是一首忧伤的曲子,听后泪流满面,我却感觉这首曲子无论如何应该和忧伤不沾边儿,同样的一首曲子,听后的感受竟然如此不同,我不想说孰是孰非,在此我只想谈一谈我自己听这首曲子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和感受。   那是夏天的一个中午,为了写一篇东西在网上搜寻资料,无意间就碰到了这首曲子,打开来试听,一听便喜欢,于是就下载了存到硬盘里了,工作之余常常打开来听,特别当心情不快,或者感觉疲惫的时候,打开来听一回儿,心中的郁闷便会自然消散,疲惫的神经也得到了缓解,感觉这是一首难得的好曲子。   这首曲子我已听了无数遍了,并不因稔熟而感到厌倦,听来依然是那么的清新可喜。我觉得这首曲子既高雅脱俗,又通俗易懂,既有古典韵味,又有刚健清朗的现代之风,清亮如潺潺流水,明媚如春日暖阳,令你血液升温,情绪激扬,催人奋进。总的来说,它带给我的决不应该是忧伤,而是一种愉悦、欢快、清澈、明亮的好心情。   让我们打开windowsMediaPlayer,带上耳机,再一次聆听这首曲子吧!   舒缓的弦乐由远及近渐起,西洋箫开始从容地奏出夜莺的歌声,钢琴与弦乐简略的合奏、时远时近的西洋箫模仿夜莺的鸣叫,共同合奏出一段柔美、悠远的旋律。微闭上双眼,用心聆听,那情景,像月夜下漫步在林间小路,听夜莺时断时续的歌唱。   西洋箫模仿夜莺的叫声方才终了,钢琴再次加入,迟迟疑疑地奏响。远处复又传来了夜莺的歌声,仔细聆听,意欲寻找它的方位,轻手轻脚地切近,又怕惊扰了夜莺。   西洋箫在钢琴奏完一段后再次响起,如同夜莺在听到些微的响动后,沉寂片刻,继而又开始歌唱,而且这次唱得更加嘹亮,动听。   钢琴间略有致的合奏,慢慢的,弦乐也加入进来,和钢琴汇合成了一道洪流,清晰明亮的西洋箫声,时断时续,如夜莺在悠然地歌唱。夜莺的歌声似乎引来了更多的漫步者,有人还发出赞美和感叹。   乐曲从高亢嘹亮的峰端突然转入清幽的寂谷,夜莺暂时停止了歌唱,人们屏息静听,心也一下子沉了下来,突然,最华彩的乐章奏响,明亮甜美的小提琴,深沉浑厚的大提琴,各种音色的合奏,既和谐又层次分明。钢琴漫不经心扣动心门,夜莺在远处动情地吟唱,提琴,钢琴,西洋箫疏密有致地配合,让你的心湖涌动起涟漪,心门被打开,心弦被拨动,音乐与心弦在胸腔里发出阵阵共鸣。   曲子从恬静转向激越,所有的乐器都加入进来,如滚滚洪流,奔涌而来,在奔涌的洪流中似又加入了人声,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大合唱。嘹亮的和声,激扬的旋律,将乐章推向高潮。乐曲在一声轰然巨响中嘎然而止,如同千百个烟花同时绽放,让你在美的震撼中悚然,片刻,才发出会心的微笑。   雅尼不愧为是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他既可以用乐符营造优雅恬适的氛围引领你陶醉其间,又可以用电声乐器的强烈的节奏和乐感带动你的心灵产生共振,让你情绪激扬,热血沸腾,产生一种振奋向上的感觉。   雅尼(Yanni)是NEWAGE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据说他并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但却有着超常的音乐天赋,(仅凭记忆准确无误地记下听过的任何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曾从事广告片和电视片制作的配乐,他集创作,电子合成及钢琴演奏于一身,在美国NEWAGE音乐界是引领时代潮流的著名音乐家。   这首在中国广为传唱的《夜莺》是雅尼专为在中国举办“紫禁城个人作品音乐会”而谱写的,里面融进了中国笛子的曲调,虽然用西洋箫演奏,但也极具中国民乐的神韵。聆听这首中西合璧的曲子,不由得会让你想起安徒生的童话——《中国夜莺》,雅尼让飞走的《夜莺》又一次飞回了紫禁城,继安徒生之后,雅尼用优美的乐曲再次向世人讲述了关于《中国夜莺》这一美丽动人的故事。   雅尼的〈夜莺〉是NewAge音乐的一个代表曲目之一。   NewAge音乐具有时代感,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它既不像交响乐那样高高在上,又不像流行音乐那么平庸浮躁,它既有古典音乐的风骨气派;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平易的特点,它很容易走进生活,和我们亲近,它是真正的平民音乐,大众音乐。   听音乐,需要心灵的参与,而且欣赏的过程又是一个再造的过程,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音乐的理解,见仁见智吧!   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当你静心聆听时,它又只属于你自己,只要用心体味,每个人都会从中品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体味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由衷的心灵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