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入水打一字是什么?

如题所述

答案是氽,这个看字的结构,人入水,就是人进入到水,入水肯定是从水面上到水面下,所以人在上,水在下,是氽字。

氽,人上水下,就像一个人进入水中一样,就是人入水。

扩展资料:

氽(tǔn),笔画6笔,意思是漂浮,一般在用在方言里。

基本释义:

1、方言,漂浮。

2、用油炸。

例句:

1、木板在水上氽。

2、油氽花生米。

参考资料:氽–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2

氽  

氽,汉字,读作tǔn,意思是方言,漂浮。



扩展资料

《字汇》土恳切,吞上声。水推物也。《字林撮要》人在水上为氽,人在水下为溺。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种情况,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体氽上来了”。

又引申为“用油炸”(因为油炸食品时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条\'、“氽虾片”、“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 cuān ,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来表示“(把东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义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汤”、“汆丸子”“汆黄瓜片”。 

“籴”念 dí ,,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来就是买进米。“米”可借代粮食,所以“籴”泛指“买进(粮食)”,如“籴米”、“籴麦子”。跟“籴”相对的“粜” tiào ,则是“卖出(粮食)”。 

最后,让我们把上面的辨析编成口诀,以便记忆:人( rén )浮水上读作 tǔn ,入( rù )水煮炸念作 cuān ,出米为 tiào 入( rù )米( dí ),拆字会意不难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2

谜底是:氽。读音为:[ tǔn ] ,氽是方言译为:漂浮 。氽的结构是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就是人浮在水上面的意思。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后又引申为“用油炸”的意思。

氽有一个十分相似的字叫汆。“汆”字念 cuān ,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来表示“(把东西)放入(沸)水中”。“

扩展资料

基本字义

1、方言,漂浮:木头在水上~。

2、用油炸。

详细字义

〈动〉

1.、漂浮 [float],如:木头在水上氽。

2、〈方〉:用油炸 [deep-fry],如:油氽花生米、油氽豆腐。

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氽猪肉皮:“猪肉皮略泡,入沸油氽之。”

3、〈方〉:~~(瓯语方言,读tàngtang,意为泳者踏水),如:非在水里氽氽。

字义推敲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种情况,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体氽上来了”。又引申为“用油炸”(因为油炸食品时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条'、“氽虾片”、“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

形近字

氽(cuān,烹饪专用语),是沸水下料,水开即成的一种烹调方法。原料大多是小型的或加工成片、丝、条和制成丸子。一般是先将汤或水用旺火煮沸,再投料下锅,只调味,不勾芡,水开即起锅。

还有一种氽法,是先将原料用沸水锅烫至八成熟后捞出,放于碗内,另将已调好味的滚沸的鲜汤倒入碗内,一烫即成。这种氽法一般也称为汤爆或水爆。氽制的菜肴特点是:汤多而清鲜,质嫩而爽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24
氽 字 1,氽 tǔn (注:人字旁;记:人浮于水上) 方言
2. 汆 cuān (注:入字旁;记:入水成汤)
  汆是汤菜的主要做法,大部用于小形或经过加工成片、丝、条和制成丸子的原料。特点是汤多而清鲜,菜肴脆嫩。
  汆法一:是先将汤水用旺火煮沸,再投料下锅,加以调味,不勾汁,水一开即起锅。这种开水下锅的做法适于羊肉、猪肝、腰片、鸡片、里脊片、鱼虾片等。而鸡、羊、猪的肉丸,则宜在落开的水下锅;鱼丸子宜在温水下锅。
  汆法二:是先将料用沸水烫熟后捞出,放在盛器中,另将已调好味的、滚开的鲜汤,倒入盛器内一烫即成。这种汆法一般也称为汤泡或水泡。
  有多种用法,一是保养水作,使其延长使用时间。如汆作,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放入笋片等原料,水开倒入盆内。二是用于汤菜,如汆里脊丝等。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烧六七成热时,放入里脊丝,肉变色发白捞出,对入清汤、作料即可食用。
第4个回答  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