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的费是什么费

如题所述

一、
相关概念
      (一)
减税降费
      “税”通常指的是税收、税赋,是一国政府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以及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通过法律程序,向企业和个人强制获取税收收入的一种手段。“减税”是指在税法规则范围内,通过调整税制要素,减少纳税个人或纳税企业的应纳税额。

      减税一般是通过简并税种种类或税挡、提高纳税起征点、降低税率、扩大抵扣范围等途径,减少税收量,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扶持、鼓励特定企业或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减税政策有:
      1、
      结构性减税,特点是有增税也有减税,目的是扶持特定的行业发展,但总体来说减轻了企业税负。
      2、
      营改增,简单来说就是营业税并入增值税,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大,目的是减少重复征税。
      3、
      大规模减税降费,减税力度大、覆盖范围广,所以更具有普惠性。

      “费”通常指收费,指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事业单位、或被授予权力的组织,向单位或者个人服务时收取的费用。与税收收入相比,收费也是我国汲取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我国当前的收费项目主要是非税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降费”含义是降低企业或个人的缴费金额,主要通过降低费率、缴费比例、以及调整缴费基数等方式来实现降低企业和居民费用成本的目的。
      我国现阶段的减税降费政策中关于的
      “降费”主要是降低收费标准可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不同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分配、政策实施等原因,在不同区域之间会形成不同的经济水平。区域经济有不同划分标准,从国家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内可以划分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等不同的区域,一般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划分一国不同区域。

      从国际角度看:有像欧盟、东盟、非盟等区域团体组织,一般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政治文化不同划分不同国际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技术创新、常住人口、财税政策、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规划不同的发展策略,可突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增加区域经济运行效率。
      二、
减税降费理论基础
      (一)
古典经济学派减税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税收理产生于
      十七
      世纪中叶,但此时最为流行的是重商主义学派,随着重商主义在
      十八
      世纪中下叶的衰弱,
      十九
      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派便强势崛起。尤其是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的出版,其摆脱了重商主义的束缚,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体系成立的重要标志。

      亚当斯密主张经济自由放任,认为政府尽量少干预经济或者不干预经济,这与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的观念截然不同。亚当斯密对于税收的观点被概括为税收四项原则,分别是
      “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的税收原则:第一,亚当斯密主张每个人应该按照各自收入的比例平等纳税,反对以身份贵贱、财富多寡制定不平等的税收标准。
      第二,
      斯密认为税收来源于地租、利润、工资,为了公平,应该把税收负担分担到这三种税收上,不能让其中一种承担全部税负。确定的税收原则:斯密认为对于纳税日期、税率、额度因该是明确的,不得随意变更。其内涵是要让纳税人明白纳税并依法纳税;征税人依法征税;建立税收法律制度。

      便利的税收原则:第一,为了避免纳税人感到困难,在纳税人真正得到收入时候,才对其征税,第二,制定税收的方法,应该做到程序简洁、执行便利,让纳税人无困难复杂之感。经济的税收原则:亚当斯认为纳税人缴纳的税费尽可能与政府收到税费相等,其内涵是对于征税注重效率,降低征税成本。
      在减税方面,亚当斯密的思想内涵是:对于土地所有者而言,因为土地地租是不用亲自获得劳动就能得到的,又因为土地税不宜转嫁,所以对地租征税表较合适,他主张地租税应该变动征收,如果地租情况况恶化就应该减少税收,不宜设定固定地租税,否则就违反了公平和经济原则。

      若是最终由资本承担的税,政府尽量不征收,否则资本会因此减少,劳动的需求也会跟着减弱,就业岗位数量下降,工人就会失业。所以他主张对地租征税,地租税不能转嫁,必然落在地主身上,这样就能资本,有利于资本的生产发展。通过以上可以发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对资本要减少征税,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二)
凯恩斯学派减税理论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历了
      “经济大萧条”,凯恩斯学派由此兴起,该学派认为,有效需求的不足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已经无法实现最初的均衡,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与参与,通过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干预经济,实施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的提出是基于需求管理和乘数理论,本质就是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进而通过影响消费与投资需求,再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产生影响,以实现总供求平衡。经典的凯恩斯理论认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对市场供给,产出及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造成经济失衡和失业的根本所在。

      减税降费的实施,通过降低商品成本进而影响产品价格,增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推动有效需求的增加,而且,对低收入者来说,由于其自身的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在减税降费的过程中的收入效应更大,其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减税降费通过一系列的投资税收抵免、所得税优惠等措施,降低投资的机会成本,有效激励投资增加。减税降费通过对投资和需求两方面的刺激,进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产出。
      (三)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面临
      “滞涨”的困局,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理论已无用武之地。西方社会各界也在不断的努力探索新的理论与政策以解释当时经济面临的困境,并对传统凯恩斯理论提出了一些批评,与此同时,供给学派应用而生。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瑟
      .
      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其基本意义即:税率与税收收入呈现一种倒
      U
      型的关系,起初税率的提高会增加税收收入,当税率升高到某一临界点后,若继续提高税率,税收收入就会降低。

      由于税率处于一个极高的水平,生产者利润大幅缩水,严重抑制其积极性,社会经济活动低迷,税收收入减少。与凯恩斯学派不同,供给学派侧重于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问题,其理论依据就是减税刺激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认为,通过税率变化影响要素的相对价格,以劳动力和资本供给为例,税率的降低会增加劳动者的税后收入,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因而会更多的选择劳动,从而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当税率降低时,储蓄的机会成本增加,人们会更多的选择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社会投资的增加。

      同时该理论还认为,高税率会严重伤害社会投资、消费及劳动供给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生产的发展,进而导致供给不足,物价上涨的结果,若只是一味的人为刺激需求将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进而使得生产、需求和劳动力供给进一步萎缩,恶化经济状况。
      (四)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内各区域的经济是成比例的增长,而且各个地区是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帮扶的向前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很多,他们的主要观点可以分为
      2
      种
      。
      其一,产业结构均衡发展,从产业角度主张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均衡发展,认为一国政府应该对国内主要产业各部门的进行大规模持续性的投资,这样各个产业就能相互促进,形成规模经济,进而突破发展的瓶颈,促进本国的经济大发展,这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不过这主要适合工业化刚刚起步阶段。

      其二,空间区域的均衡发展理论,这从地理角度出发,认为不同区域之间会趋于均衡发展,属于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发展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在一个国家内,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能够相互配合,最终实现各区域均衡增长。此理论的缺陷是忽略了区域间的差异性,现实经济中几乎不能实现。
      比如我国东中西部资本、人才、技术等差异太大,经济要素在各区域不肯能实现自由流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进又演化出新的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当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遇到现实的区域经济问题时,并不能明确说明为何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太大,所以,区域非均衡理论就随之产生并得到一定的关注。
      其理论认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不平衡是必然的过程,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若要实现经济高效增长,就要把资源投向产出效率较高的地区或部门,这样就会使得部分地区富裕,部分地区贫困。可以利用经济富裕区域带动落后地区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也是采用了非均衡理论,这就出现了东高西低的经济状况,所以,可以利用积极财政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