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月饼起源于唐朝。在古代,每逢八月的时候,也会有拜月的习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了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取得胜利,八月十五凯旋归来。当时有个吐鲁番的商人向唐朝皇帝李渊祝贺并献上月饼。唐高祖李渊接过月饼,拿出圆饼,笑指着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有史记载蟾蜍是月亮的象征)说完把饼分给各位大臣一起吃。唐朝天宝初年的八月十五时,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胡饼’,唐玄宗觉得‘胡饼’的名字不是很好听,这时候杨贵妃看到天上的月亮,心里有所想法,就提议把这圆饼称为月饼如何,唐玄宗听后表示同意,从此‘月饼’才开始盛行起来。

  月饼发展到现在,品类也更为多样,因为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和习俗,所以各地的月饼都有些不同。其中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等这些地区的普遍受大众喜爱。月饼是圆的,所以它象征着团圆,是现在中秋佳节的必需之品。在节日当天晚上,大家会一起吃着月饼,祭祀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八月十五晚上全家人坐着一起吃月饼,就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的团圆。

  月饼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不知道哪一种是正确的,但都是表示月亮,团圆的,全家人要在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团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4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第2个回答  2022-09-01
满月,满满的情感
中国人庆祝中秋节和吃月饼的习俗已经有几百年了。月饼有着中秋之夜里满月的的形状,它包含着人们对家庭的爱和思念。
关于这个节日,有许多民间的故事。然而,大多数人认为其中有关嫦娥的是最感人的。嫦娥是后羿的美丽妻子,在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一个女神给了他一种魔药表示感谢。无论是谁喝了它都将获得永生,而且后羿准备和嫦娥一起喝了它。可是一个坏人,逢蒙,试图在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去偷药。嫦娥不肯给他喝,于是就自己一个人喝完了。她开始变得特别轻,居然飞到了月亮上面。后羿非常伤心以至于他每天晚上对对着月亮大声呼唤她的名字。一天晚上,他发现月亮又亮又圆,并且看到了他的妻子在那里。他很快的在花园准备了把她最喜欢的水果和甜点。他是多么希望嫦娥能回来啊!
在这之后,人们开始了赏月并且与家人分享月饼的习俗。

希望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