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它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考试题,谢谢

中国古代史学有四个优良传统:

1、学兼天人 会通古今

2、以古为镜 经世致用

3、求实直书 书法不隐

4、德识为先 才学并茂

它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的借鉴意义有:

1、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历史遗产和记事写史,很注意借鉴和垂训的作用,所谓“以古为镜”,发挥史学的经世作用。

2、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史学家向来都对国家治乱兴衰给以极大关注,表现出饱满而深沉的政治情怀。这种政治情怀,大多以经世致用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3、重视史家业务和思想修养,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后来,章学诚又补充了“史德” 。德、才、学、识是对史家素质的全面要求,因而它就成为史家的奋斗目标和评论史家的标准。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尚书》中的《盘庚》《牧誓》等篇记载了殷、周时期的一些重大史事,《雅》《颂》反映周室东迁前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情况和有关封国、征伐、农事等活动,它们与金文记载都表现出明确的历史意识。

2、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确立。

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历史巨著《史记》和《汉书》,前者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者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们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西汉初年诸家史论和东汉末年荀悦撰写的第一部断代编年史《汉纪》,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学成果。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北齐书》、《隋书》、《南史》、《北史》等 13 部“正史”的编撰,是这个时期史学的重大成就。它们占了《廿四史》的半数以上。

4、五代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继续发展。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代表了编年、纪传、典制三种体裁的通史撰述的新成就;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杰作。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

李贽的《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是这个时期的史学名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2
一、学兼天人,会通古今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学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阔的历史视野。他们学兼天人,会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究历史的前因后果。会通古今,重视通史著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潮。二、以古为镜,经世致用1、评今略古、注重当代史的研究,可以说是我国史学的一贯传统。2、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历史遗产和记事写史,很注意借鉴和垂训的作用,所谓“以古为镜”,发挥史学的经世作用。3、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史学家向来都对国家治乱兴衰给以极大关注,表现出饱满而深沉的政治情怀。这种政治情怀,大多以经世致用为其出发点和归宿。4、另一方面,中国政治又始终关注史学,对史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政权对史学事业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史家的创造精神。三、求实直书,书法不隐我国古代史学家历来把秉笔直书视为持大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直书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学的求实精神,而曲笔在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成为公开提倡的行为。四、德识为先,才学并茂1、重视史家业务和思想修养,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后来,章学诚又补充了“史德”。德、才、学、识是对史家素质的全面要求,因而它就成为史家的奋斗目标和评论史家的标准。2、儒家学说支配中国思想界几千年,影响极其深远。经学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它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的学说,并且成为修纂史书的指导思想,也是这些史书企图通过历史经验反复阐明的史义。这里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思想糟粕,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局限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1
一、学兼天人,会通古今
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学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阔的历史视野。他们学兼天人,会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究历史的前因后果。
会通古今,重视通史著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潮。
二、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1、评今略古、注重当代史的研究,可以说是我国史学的一贯传统。
2、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历史遗产和记事写史,很注意借鉴和垂训的作用,所谓“以古为镜” ,发挥史学的经世作用。
3、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史学家向来都对国家治乱兴衰给以极大关注,表现出饱满而深沉的政治情怀。这种政治情怀,大多以经世致用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4、另一方面,中国政治又始终关注史学,对史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政权对史学事业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史家的创造精神。
三、求实直书,书法不隐
我国古代史学家历来把秉笔直书视为持大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直书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学的求实精神,而曲笔在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成为公开提倡的行为。
四、德识为先,才学并茂
1 、重视史家业务和思想修养,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后来,章学诚又补充了“史德” 。德、才、学、识是对史家素质的全面要求,因而它就成为史家的奋斗目标和评论史家的标准。
2、儒家学说支配中国思想界几千年,影响极其深远。经学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它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的学说,并且成为修纂史书的指导思想,也是这些史书企图通过历史经验反复阐明的史义。这里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思想糟粕,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局限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11
百善孝为先,而如今的社会正是缺少这点,虽然有母亲节父亲节,但给人的感觉却像力行公事一样,在其当天给父母点物质上的安慰,忽略了精神上的安慰,这是十分另人伤心的事,不是等父母都去了我们才安排场隆重的欢送会给他们就行了,其实他们想要的是子女们的一句安慰而已,就这么简单.可是你们真正达到了么?缺少任何种情感都会使我们觉得空虚,这样也许我们得考究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