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然此浩然博大之物皆始自毫末,吾求知之道应始于点滴。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得以窥探大千世界的吉光片羽,可以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磅礴,能够近距离享受头上的漫天星空。但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有足够深厚的知识积淀,搭建起足够高的平台,方能去企及更高更广阔的人生。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个别人大肆宣扬“知识无用论”,但是,朋友们你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先前十余年的知识作积累,我们会有坐在高等学府的教室里,聆听教授们老师们的课程,沐浴清化的机会吗?如果只是为了肉体的苟活,那么最简单的体力工作如搬砖、当服务员、守店、发传单等就足以糊口度日,而我们还汲汲于摄取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以后能换个方式,换个层次,换个姿态去挣钱,能有更多空闲的时间、精力去追求灵魂上的安适与享受,能有着去触及遥远星空的理想与抱负,为了不碌碌终身,劳苦而终。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敲开更高层次世界的敲门砖,就是行走江湖惠人利己的本钱。基本上,没有足够知识积累的人,自然也缺乏这敲门砖,这本钱,他们就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劳动去争取。仔细想想,满足市场的生产所需的知识、资本、劳动力、土地、先进的科技、高超的技术,如果只有劳动力,那是可以被轻易模仿和超越的,那么多人拼命读书学习,岂是为了一张薄薄的文凭?因为唯有通过学习,知识的积累,才能掌握技术,才能让自己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才能不为社会所淘汰。

  没有汪洋的恣意和格局,没有苏子的洒脱和心境,褪去浮华,我们只沉淀下知识,支撑我们沉重的躯壳来走完漫漫人生路,知识的厚度不够,沉重的躯壳就会在某一刻轰然倒下,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沿路的风景了。这也是很多已经很博学的人仍旧如蚕蛹般拼命汲取知识的原因,不过是为了站的更高一点,走在前面一点,做事能靠谱一点。

  也不要一味的埋怨身边的环境,请谨记,如果你的知识足够厚实,你大可踏着它跳出所在的环境,去到更高的平台、更好的环境。说到底,环境因素终究是外因,何必以它作为无法获得知识的借口自欺欺人?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态度、一种素质、一种选择、一种修养。

  无论如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依靠于我们脚下基奠的知识厚度;世界之广阔,全靠我们点亮知识的慧灯,去一步步、一点点地摸索。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知识是一点点学出来的,仰望星空,需要我们脚踏实地,那么就让我们以知识的“实地”为基台,触及更辽远的星河吧!

  彼时当年少,何惧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