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主要的坏处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传统文化有一些坏处相信很多人想要了解吧。下面是由我分享的传统文化的坏处,希望对你有用。

  传统文化主要的坏处
  首先要谈迷信思想,这可能是它最不好的地方了。迷信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这可能与我国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有关。迷信使人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用唯物的观点去看世界,整个社会不思进取,国家得不到发展。这也是政府要扫除迷信的原因。

  再者,中国现在还有严重的小市民现象,这也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麻木不仁,对不文明,违法犯罪视而不见。这主要是中国人被封建统治了太长时间,整个社会存在奴性。换句话说,是太中庸了,太规矩了,不懂得创新,与自己无关就不管。

  此外还有八股文,假如我们继承了它,中国现在可能已经玩了。幸亏没有,不然怎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确有不好的地方,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它虽有其不好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完全摒弃它。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中国文化向好的一面发展,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一面发展。
  传统文化的主要含义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传统文化的主要种类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4]。

  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不能得出定论,除了多维视野的原因外,还有语言学角度的客观歧义。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其次,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姜义华先生分之为规范性文化,非规范性文化,半规范性文化。这种分法比较新颖,所以着重介绍一下。所谓的规范性文化,姜先生认为是以儒家经典为经,以历代官修史志为纬,在长期流迁演化中广泛吸收了道,法,阴阳,纵横,玄,外来文化等诸家学说而形成的经史文化,是中国小农社会的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性文化。与此相应的,则是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种种关系,风俗,习惯,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潜在意识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规范性文化。除去这两种文化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规范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对经史文化呈半游离状态的各种文化教育,宗教娱乐活动,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等俗文化代表作。当然了,我觉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才有效)。

  其四,从社会功用上,分为名号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其五,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其六,从经济形态方面, 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还有人在其中搞着色,黄色文化,蓝色文化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张远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随笔中,把文化分为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为两段,为胯部文化与胯部以下文化。他说,以唐中叶(安史之乱)为界,此前是中国文化上半身,此后是中国文化下半身。细分的话,从尧到周,即公元前3千年到公元前552年孔诞生,约2500年,是中国文化史前时期,尚没有头脑。孔子诞生前后,春秋战国,中国进入了头脑文化时代。秦始皇在一统,集权加专制,胸脯拍得啪啪响,中国进入了胸膛时代。汉朝拍得更响了,拍得匈奴大兵都哆嗦。霍去病墓关的石猪石马,一看就知道是最没头脑的人刻的。最有头脑的司马迁,却被最没头脑的武帝阉了下半身。也是这个没头脑的汉武帝,宣布独尊儒术,导致中国两千年的知识分子大都成了无脑人。总之,张先生这么分,分得很俏皮,之所以给大家啰嗦这么多,无非是想给大家一点启示,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不妨独创个分法来。

猜你喜欢:

1. 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优秀范文

2. 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4. 有关传统文化的孝道演讲稿6篇

5. 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8
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坏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传统文化往往过于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这种保守性导致了社会发展的滞后,甚至阻碍了一些科技的进步。例如,有些传统文化强调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观念,使得妇女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享受到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它注重群体的共同利益和集体主义观念,而忽视了个体的需求和权益。这种集体主义导致了人们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个性特点,在团队中难以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传统文化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例如,在某些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要求承担家庭经济责任,而女性则被赋予家务劳动和子女教育的角色。这种角色分配对于个体的发展和自由选择造成了限制,也增加了社会中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传统文化往往缺乏包容性和多元性。它强调传统的价值观和规范,对于异己思想和不同文化的接纳存在一定的排斥和歧视。这种偏见和歧视使得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歧视现象,包括种族歧视、地域歧视等,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传统文化还可能导致人们对于变革和创新持消极态度。因为传统文化重视稳定和秩序,一些人可能对于改革和变革抱有抵触情绪,认为它们会破坏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适应变革是必要的,并且有时候变革能够带来新的机遇和进步。
传统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但也存在着一些坏处。它过于保守、限制个人发展、缺乏包容性、存在陈旧观念以及对变革持消极态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识到并积极面对,以便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