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将刘备放虎归山,最终成大患?是失算么?

青梅煮酒一回,曹操说刘备的仁义乃杀人之利器,既然曹操明知刘备暗藏大志,不是囊中之物,为何还助他五万精兵去徐州劫杀袁术?

曹操明知刘备是英雄,又明知刘备是将后与自己争天下的对手,可为什么要放虎归山呢?我觉得以下几个原因值得重视:一,曹操自认已经笼拢住了刘备,刘备必定要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命,因而对刘备的防范松懈了。刘备自从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对刘备非常好,“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礼遇的规格非常之高。刘备这个人城府非常深,他的真实想法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所以即使刘备一心想着要怎样除掉曹操,但表面上却也对曹操非常敬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把曹操骗住了,使曹操对刘备形成了误判。二,曹操放走刘备也与当时相当紧急的军事形势有关。袁术失败以后,要北上去找他的哥哥袁绍。如果二袁合并,那么会对曹操的统一大业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这是曹操非常顾忌的。所以,拦击袁术成为当时曹操的不二选择。那么派谁去拦击呢?无疑刘备是最佳人选。刘备与袁术打过很多年交道,而且与袁术打过仗,可谓“知己知彼”,派刘备去最合适。虽然曹操也在担心刘备会跑了,但“两害相较取其轻”,二袁合并的害处毕竟大于刘备逃走,于是也只能派刘备出去。三,曹操在派刘备出兵的时候也留了一手,就是同时派朱灵、路招两员大将随行,虽然表面上二将要受刘备的节制,但明眼人一望便知,曹操派二人的真实目的是要监视刘备,以防不测。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曹操的预料,二将没有防住刘备,于是才出现了“放虎归山”的最不好的结局。
综上所述,曹操放刘备走,首先是觉得刘备不愿离开自己(因为自己对刘备好),其实是认为刘备没有办法离开自己(因为自己已经对刘备有所防范),还有就是自己也离不开刘备(需要刘备出兵拦击袁术),所以刘备才会逃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4
1、曹操欲广揽人才,成就一番霸业。当时,曹操处于起事初期,北方群雄争峰,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张绣等势力各据一方,曹操的势力与他们相比,并不占据优势。因此,招贤任能,厉兵秣马,积蓄力量,是曹操的当务之急。对于刘备,曹操并不陌生。早在曹操与各路诸侯会盟共讨董卓时,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曹操就认定刘备等人是难得的人才,并私下里结好他们。现在,刘备主动找上门来投靠自己,曹操求之不得。收留刘备,一则可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二则可以向天下的贤士能者作出一种姿态,即曹操能够敞开胸怀,接纳天下的有识之士,共同成就一番大事业。
2、刘备势单力薄,没有对曹操构成直接威胁。刘备被吕布击败后,丢魂落魄,穷途末路,无所归依。刘备集团仅有关羽、张飞两个大将,只有孙乾、糜竺几个能力平平的谋士,加上一部分散兵游勇,兵微将寡,毫无战斗力可言。而此时的曹操,已网络了一批智慧超群的谋士,招揽了一批英武刚猛的大将,特别是他将汉献帝移驾许都,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刘备的实力和曹操相比,两者有天壤之别。刘备投奔曹操后,他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不可能对曹操形成现实的威胁。
3、刘备“英雄”本色未露。刘备尽管在社会上享有英雄的名声,但这种英雄与曹操所认同的“英雄”有着本质的区别。曹操心目中的“英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能隐能现,能屈能伸,纵横四海,横行天下,最终能称王称霸。而此时的刘备,在曹操的心目中充其量是一个“山大王”的角色:仗义执言,打抱不平,偏安一隅。因此,曹操收留刘备,他自己并不感觉到收留了一个什么“英雄”,只不过是认为自己收留了一个有用的人才而已。当然,随着后来交往的增多,曹操在刘备身上也慢慢感受到了一些“英雄”气息,于是,才有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这自然是后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4
你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说的吧?史实郭嘉劝曹操不杀刘备,很有道理。刘备不能杀,如果杀了,有损曹操爱贤之名。同时还能放刘备到南方牵制孙家。所以曹操不杀刘备,和曹操兵败赤壁不死大致相同。就是不杀的好处胜过杀
第3个回答  2013-07-14
无诸葛,便无刘氏的霸业。当今天下格局,任谁也无法再白手起家重启霸业,只是他算漏了世间还有个诸葛亮而已。
第4个回答  2013-07-14
英雄惺惺相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