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相关问题(最终将得到200分奖励)

请给出一个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1.组织情况的介绍
2.现状分析
3.原因分析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例

1.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现状分析
1. 缺乏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2. 人事部的定位未能提高到支持深交所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改进建议
参考全球最佳实务和国外其它交易所的做法,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一般包括如下要素:
1. 工作方式
组建跨部门的联合工作小组,建议至少有一位高层领导直接参与、领导工作小组的工作,小组成员应来自不同部门,而人力资源部门的代表应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目标,并能以公司的最高利益为原则,作出客观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决策
以小组讨论、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有较高的参与程度
2 . 工作目标
明确人力资源部对深交所发展的战略定位
明确人力资源战略,可以有效支持深交所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加强深交所在市场上的竞争性地位
3. 工作步骤
基于深交所目前的经营理念、价值观,明确人力资源战略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议将“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明确人力资源部的定位,强化其支持深交所战略目标、影响深交所组织行为的管理职能
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领域,如招聘机制、人员配置、员工培训及发展、薪酬体系、绩效评估及激励机制、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等,作现状与远景的差异性分析
明确人力资源战略的主要考虑点及相关策略
在明确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上,考虑提供有效途径,保证员工有实施该战略的技能
促成人力资源战略在深交所全员范围内达成共识

2. 设计能力素质模型
现状分析
1. 缺乏针对岗位需求建立能力素质模型,从而系统化地明确每个岗位所需的能力与素质,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表现如下:
招聘中不能基于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应聘人员提出针对性要求
员工薪级和职级的评定没有考虑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可能导致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员工的岗位分配没有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而由人事部或部门总监依经验判断决定
培训主要倾向于提高员工基本素质,而没有针对能力素质模型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的的岗位技能培训
员工不能根据不同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自我设计职业发展,有目的地提高工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在员工晋升的考核中不能就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进行较系统地测评

改进建议
1. 设计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相应实施机制
从深交所的战略目标出发,明确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能
基于业务流程,将部门职责定义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基于部门职责,确定岗位设置、岗位描述,并建立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模型
通过岗位轮换、在岗培训、内(外)部培训等途径,使员工获得相应岗位的能力素质
将能力素质的获得与员工报酬挂钩,鼓励员工自我学习与提高
2. 注重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业务骨干、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能力的培养
将领导能力的培养与深交所内部的变革措施联系起来,如从员工中挑选“转变代理人”,向其传授转变的方法,拓展其思路,再通过其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的影响力促成全员的转变
为有潜力的员工创造与高层领导交流的机会
努力使领导能力培养过程更加透明

3. 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
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在整体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之上,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对人员需求、人员招聘、人员调整、人员培训所作出的年度计划及阶段性调整
如前所述深交所目前没有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也因此缺乏在此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及相应的规划流程和调整流程
人力资源管理
对各部门人员需求、人员招聘、人员调整、以及人员培训缺乏年度计划性、预测性 ;
同时不能在规划的制定、调整过程中,就人力资源的长远战略与各部门持续沟通
人力资源年度预算
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年度规划,人力资源的使用没有和财务预算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缺乏对深交所人力资源进行总体预算,各用人部门也因此没有对其部门内部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预算和控制

改进建议
制定人力资源年度规划
在明晰人力资源发展策略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年度规划;人力资源年度规划应包括未来一年的人员需求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人员调整计划、人员退出计划

人员配置-招聘
现状分析
招聘计划
缺乏年度招聘计划和招聘预算
招聘需求
目前各部门不定期地以书面报告或口头形式向人事部和主管领导报告人员需求,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人事部对用人部门是否真的人手紧缺不了解,也就较难及时作出反馈,并予以满足
招聘信息
招聘信息多以专业和学历要求居多,没有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完整职位描述,对其未来岗位职责的具体描述不足
信息发布渠道
招聘渠道的选择比较狭窄,目前基本采用在报纸、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对高级人才的招聘没有利用猎头公司及人才引荐制度;

改进建议
年度招聘计划及调整
基于深交所的战略目标,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流程,确定年度招聘计划
用人部门在年度招聘计划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用人需求,并由人事部审核,必要时进行计划调整
扩展招聘渠道
根据招聘目标对象,选择最有效地招聘信息传播方式;尤其是对高级人才的招聘,可以考虑利用猎头公司、人才推荐制度
完善现有的招聘流程,鼓励用人部门积极参与
用人部门参与年度招聘计划的制定和阶段性调整
由用人部门提出具体的招聘需求,并根据未来的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对拟招聘职位予以详细描述
用人部门参与考核和面试过程,并最终决定是否录用
人员及时补充机制
建立人员及时补充机制,满足特殊情况下的用人需求,适当的时候可考虑临时性外聘或项目外包

4、人员培训
现状分析
培训计划
缺乏由各用人部门提出培训需求,人事部统筹安排的年度培训计划与阶段性调整
培训目标
目前的培训集中于面向全员的英文、财务、法律等基本素质方面
缺乏基于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缺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的岗位技能培训;一些技术人员没有获得针对其专业知识更新的培训,仅有厂商的推广性讲座
培训对象
目前英文培训前有考试选拔,但多数员工认为考试成绩未能公开,培训选拔的标准也缺乏足够的透明度
在会计培训中,专业会计人员可能和没有任何会计知识的员工同时在一起培训

改进建议
培训计划
各部门在拟定其人力资源规划时制定部门年度培训需求,并由人力资源部予以汇总、统筹
建立年度培训预算,并由财务部予以汇总、统筹
培训目标
根据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分析员工表现的现状和预期值之差异,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对象
加强和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鼓励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培训最终达到改变员工行为,提高业务水平之目的
培训方式
确定自身的培训优势,外包培训要对培训单位进行考察,和培训单位就培训目标和方法广泛交换意见,必要时审核教学方案,确保培训符合培训目标
就合适的培训媒介进行评估,特别是研究基于网站的培训方式,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和灵活性,扩大培训对象,降低培训费用
培训评估
为员工和培训单位建立培训档案,并注意培训中、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把评估结果反馈给培训人和培训单位,并不断提出改进建议

5.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现状分析
组织战略
目前深交所的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没有有效地传递到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并分解成为部门、个人绩效考评的基础
部门目标与个人绩效指标
今年初,人事部开始要求各部门及个人订立部门目标责任书、个人目标责任书,以期作为今年绩效评估的主要考评指标之一
从目标设立的角度看,目前各部门提交的“部门目标责任书”多基于现有的工作事项,而缺乏针对深交所整体发展方向而制定的战略目标;
从绩效指标设立的角度看,“部门目标责任书”未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确定关键的绩效指标并对各项工作予以定时、定量的描述;个人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也缺乏基于岗位评估的关键考核指标,基本上是对工作事项定性的陈述
绩效评估
在深交所目前的采用“德能勤绩”考核体系中定性描述较多,且没能针对不同 岗位,在评定时主观性较强;由于缺乏对岗位的针对性,绩效考评存在以下现象:
部门内采取总体平衡,轮流坐庄的做法
部门内部建立单独的评估指标及评估方式,以期加强对岗位的针对性
员工参与
大多数部门总监在年初没有与员工共同制定其个人的发展目标,也未在年末对员工进行评估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

改进建议
1. 将对部门以及个人绩效的期望与企业发展使命保持一致
将深交所的组织目标转化为易理解的、可达到的部门与个人目标;并明确为实现上述目标,个人应有的技能与行为
提供基于企业绩效的激励手段
2. 对员工个人的表现进行定期反馈
培训中层领导,帮助其获得领导员工的管理技能
在年度初,部门总监可与员工一起制定员工个人的年度考核指标,并明确该目标将与阶段考评和激励相结合
在日常工作中就员工的个人表现提出针对性的反馈意见,鼓励员工主动与部门领导沟通
绩效评估指标应结合具体岗位职能而具有前述的七大特性
3. 多样化的奖励手段
奖励机制与阶段考评有效结合,加大奖惩力度,鼓励优胜劣汰
建立奖励预算,对员工良好的表现给予不定期的、不同方式的奖励
4. 透明的晋升机制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绩效评估以及年度人员调整计划建立透明的晋升机制

6. 薪酬体系
现状分析
薪酬福利体系
-目前的薪酬体系基本源自对国内金融行业的初步了解和判断,已建立9个职级和40个薪级的职差与级差。但该体系中有多个有待改进的地方:
1. 从职级设计看,初级职位序列偏少
2. 从点值看,点值的设立仅考虑职级,且基本上是以相等的级差计算出来的,而缺乏岗位评估;以至位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但处于同一职级人员,薪酬几近相同,且基本透明
3. 从级差来看,同职级浮动范围中,高级职位间的差距偏小,初级职位间差距偏大;从相邻职级的级差来看,相邻级差由低至高应逐渐增大
薪酬水平
-相对于国内金融行业和一般人才市场,目前深交所的薪酬水平对绝大多数员工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较低的人才流动率是明显的例证;这一方面留住了市场争抢激烈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市场有充分供应的岗位,造成人力成本过高
没有明确地告知员工目前深交所薪酬水平,以及深交所由此对员工的个人期望
薪酬评定
-目前员工薪级由人事部在其入职初期基于其学历或职称予以评定,由于没有针对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且缺乏薪酬评定相关制度,现行的评定有较强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薪酬回顾与调整
-同时深交所缺乏定期的薪酬回顾与调整机制,即没有结合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岗位变迁予以定期调整,员工只有在深交所普调时,工资才有可能变动

改进建议
1. 薪酬体系
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评估机制,并使之成为薪酬体系的基础
引进并推行新的的薪酬体系时,应循序渐进,可以在小部分员工范围内试行,再大范围内推行
2. 发展支持企业战略的薪酬计划
评估企业文化对薪酬体系变动的影响
明确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应具备的能力
明确企业所需员工的人力市场
对操作岗位,参考本地劳动力市场;对高级管理人员或特殊技能专才,参考跨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人才市场;
用优厚的薪酬吸引战略目标所续的人才,并形成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将薪酬的激励部分与基于企业发展的能力素质紧密结合,将短期的薪酬建立在企业具体的长远目标上
在明确深交所发展所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训、考评及薪酬调整计划,给员工提供发展、提高其能力素质的机会
3. 建立完善的薪酬回顾与调整机制
基于岗位评估与绩效考评,对薪酬予以定期回顾与调整
4. 就薪酬体系的建立与改变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
周密制定沟通计划,向员工介绍薪酬政策的改变
员工常对其不了解的薪酬政策表示不信任甚至抵触,新闻信件、定期布告以及座谈会均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向所有员工陈述并明晰沟通计划
促使员工明确绩效评估是薪酬评定、调整的关键
向员工清晰的陈述薪酬体系制定的内外标准,使其明确工作评估中的财务指标
获得员工的反馈,并评估他们对共同计划的理解
薪酬体系改变的沟通计划一般需要两至三天的全员沟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员工意见
在沟通的过程中,保障员工薪酬信息的保密性
对薪酬政策是否成功实施予以年度回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1
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一)"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1.“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

海尔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在海尔谈到素质,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的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在海尔集团深入人心,为每个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动力。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自觉地为自己“上坡”加“油”。

2.“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变相马为赛马”,实际上是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的一种体现和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海尔领导集团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不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品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发挥员工潜能的政策。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

“赛马”遵循着“优胜劣汰”的铁的规律。任何人,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谁守业,不进取,谁就要被严酷的竞争所淘汰。另外,海尔的“赛马”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所有的岗位都可参赛,岗岗是擂台,人人可升迁,而且向社会开放。在这里, 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只有技能、活力、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相马”将命运交给了别人,而“赛马”则是将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是人才,赛中看,在海尔,是每个人自己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

3.“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对已经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海尔的用人制度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判。市场经济中人的本质关系是利益驱动关系,信任不信任一个干部是依据个人感情还是依据对干部工作能力的考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海尔集团依据这个原则制定了:“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4.“海豚潜下去越深,跳得就越高”

这是海尔的沉浮升迁机制。一个干部要负责更高层次的部门时,海尔不是让他马上到该岗位任职,而是先让他去该岗位的基层锻炼一个时期。有的已经到了很高的职位了,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锻炼了干部,培养了其综合能力。

5.定额淘汰制

定额淘汰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在海尔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无功便是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定额淘汰。海尔实行"三工转换制度"。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努力者,试用员工转为合格员工乃至优秀员工。不努力者,就会由优秀员工转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一种新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谁砸海尔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三)“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为此海尔设计了市场链的思路。

1.“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公”--市场链

海尔认为: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他就代表用户,或者他就是市场。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负责。

2.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根据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第2个回答  2008-06-14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管理
调查地点:广东
调查时间:2003年11月
样本数量:160名
样本情况:2001年及以前成立的独立核算法人企业
调查机构:广东统计局
报告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最近,广东省企业调查队在全省范围内选取部分企业进行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专项调查。调查共抽取160家2001年及以前成立的独立核算法人企业,按行业划分:工业企业121家、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20家、服务业企业19家;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国有及其它企业93家、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35家、私营企业32家;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63家、中型企业58家、小型企业39家。企业分布大体均衡。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项目涉及企业提升竞争力采取的措施、改进企业管理方法、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方法与绩效、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结果显示:企业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竞争素质普遍提高,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一步完善。

1、企业资金结构合理。

调查显示:在抽取的160家企业中,以自有资金为主创建企业100家,占63%;从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筹资的企业有49家,占31%;由政府投入资金创建的企业有44家,占28%;从风险基金投资成立的企业有4家,主要是私营企业。

2、市场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据调查,多数企业认为市场竞争情况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同行竞争越发激烈。89%的企业认为所属行业会在两年内不断扩张,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其次是当前主要竞争来自国内企业。70%的企业认为行业内的主要竞争来自国内企业,只有31%的企业认为行业内主要竞争来自跨国公司。“不进则退”,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增强。有100%的企业表示将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本身的竞争能力,94%的企业将提高抢先扩张市场方面的能力,62%的企业将通过基础研究优势取得市场领先地位,50%的企业将高度重视开拓国际市场。

3、理性化决策意识增强。

在被调查企业中,94%的企业表示重视生产和管理技术的运用;78%的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决策,强调不同职能部门有效合作;66%的企业高度重视建立支持决策的信息系统,并运用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统的数据;59%的企业高度重视运用成本控制系统监控绩效。

4、创新意识和品牌认知程度不断提高。

据调查,93%的企业表示将高度重视开发新产品或服务,88%的企业在未来两年内会加大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87%的企业在未来两年中将拥有专利或其它知识产权,84%的企业准备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创新,66%的企业在未来两年内会设计独创性产品和服务,并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种类。

在提高品牌方面,企业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74%的企业认为是高度重视,93%的企业重视客户服务,88%的企业将重视目标市场调整,84%的企业重视目标客户调整。

5、企业绩效日渐趋好。

一是企业运营状况良好。有71%的企业2001-2002年资产总额增加,64%的企业营业收入增加,65%的企业利润水平提高。从企业行业绩效看,2002年资金流动性处在平均水平及以上的企业占81%,生产能力在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占87%,总资产收益处于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占75%。二是营销规模扩大,产品流转节奏加快。2002年,84%的企业销售增长处于平均水平及以上,81%的企业市场营销费用在平均水平及以上,有近五成企业的销售费用增加。

6、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

据调查,84%的企业认为2002年的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及以上,比往年有所提高。在可以准确计算出市场占有率的69家企业中,2002年与2001年相比,有81%企业的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43%企业的本省市场占有率提高。

7、有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管理日臻完善。

一是企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据调查,54%的企业在聘用、任用员工等方面会侧重考虑知识结构与实际操作水平。企业高层管理者学历的调查结果显示:77%的企业总经理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3%为硕士。

二是企业决策趋向民主化。调查中,66.9%的企业高层管理者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能有效地协调各成员的个性。58%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能够在企业的目标、问题和战略方面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三是人力资源部门职能有效发挥。有53%的企业能够按照企业需要配备管理人员,66%的企业鼓励和支持员工创新,并实行有效的奖励计划。60%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能够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实现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如人员招聘、考核及员工培训等。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场占有率偏低。

2001-2002年,虽然部分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整体占有率仍偏低。有62%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率低于10%,51%的企业本省市场占有率低于10%。

2、企业科研机构少,专利产品更少。

企业是否建立相对独立的技术研究机构,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企业中,虽有67%企业的主要技术由内部的研究部门开发,但仍有48%企业存在内部科技机构设置乏力、职能模糊、缺乏企业知识普及机制等问题;专利产品方面,在过去五年中获得新产品或新技术专利的企业仅有50家,占31%;其中,获得10项以上专利的企业只有14家,占9%。内部开发10项以上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企业仅有30家,占19%。

3、岗位培训工作滞后。

出于财力匮乏或者增加成本、员工流动性大等原因,部分企业忽视员工“培训”投资。被企业调查中,有30%的企业2001-2002年人员培训费用增幅微小,21%的企业培训费用下降,其余49%的企业该项费用两年均未变动。

4、缺乏长远性战略规划。

调查中发现,少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缺乏整体和长远的规划。家族式、情绪化的管理占主导,规范化、科学化较差。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精于业务,偏重经营,强调业绩,而疏忽管理。还有少数企业急功近利,缺乏前瞻性战略。

三、几点对策

1、重视企业战略性规划。

企业要立足市场,首要的就是建立完善企业规划。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内外环境,确定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进行动态管理,才能在市场中“以不变应万变”。

2、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进步。

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对企业开展的研究开发活动,给予必要的财政税收支持和项目资助等。同时健全风险投资担保与服务体系,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则应密切注意社会科技进步态势和市场需求,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重视原有的技术能力积累,逐步形成以企业关键技术为核心,由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装备和技术规范所组成的软硬件相结合的有机体系。

3、打造企业名牌,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和知识产权保护,扶优打劣,为名牌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净土。

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实现名牌战略的内外结合,要把产品质量、技术、人才、规模等内在要素和设计、策划、宣传与营销等外在要素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4、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培养和壮大企业家队伍。

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要求,科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明确责、权、利关系,建立绩效考核与奖励的激励制度,有机协调人力资源之间、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努力壮大企业家队伍,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顺应全球化和专业化要求,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从市场竞争中选聘企业家,通过有效的制度形成有效的企业家群体,真正发挥企业家在企业决策与管理创新上的重要作用。

5、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机制。

为了进一步与企业的联系沟通,政府应着力建立与市场经济和世贸规则相适应的、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新型政府“公共管理机制”,加快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政府和企业经营者行为。提高政策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加快放弃对非国有企业的行业准入限制,营造各类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中介组织在行业内部的协调、自律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3see.com/free-report/reports/2003/12/11/3534.html

第3个回答  2008-06-24
海尔的企业管理固然好, 但如果没有海尔的企业文化内涵,没有它那么大的企业,如果你照搬它的模式,你就会发现它并不适合你。
所以,要根据你个人企业的大小,个人企业资源的配置情况,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变则通...切忌
第4个回答  2008-06-11
知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访谈
http://www.xibuinfo.com/chuangyewenku/20080310-13896.html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http://www.studa.net/renliziyuan/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