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者演讲稿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者演讲稿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讲解词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我馆的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中国汉字以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独树一帜,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这是任何其他文字都不能比拟的.优美的汉字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象征.汉字不仅促进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您将踏上中国文字的豪华之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见证汉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字,它们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您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相信您会不虚此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序厅,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圣坛、圣火和圣光,它象征着中国文字的熊熊圣火点燃了古老中国的文明之光,在它的引领下,中华民族不断求索,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在东面墙壁上,您可以看到汉字的发展脉络,有刻划符号、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字的百花园.与之相对的西面墙壁上则是世界其他文明中的文字,与中国文字交相辉映.在地面上,您还可以欣赏到飞舞流淌的中华汉字.序厅就像一部戏剧的华美序幕,给人以感官上的震撼,当它的大幕徐徐落下之后,等待您的将是一场视觉盛宴.下面我们就进入
第一部分:汉字源流绎古今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是仓颉(jie)造字说.这是明代的仓颉像,仓颉生活在黄帝时代,黄帝为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实际上应是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共同击败了进犯中原的九黎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传说他奉黄帝之命创造了汉字,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颃(hang)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意思是仓颉从鸟兽足迹不同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仓颉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其形象也十分怪异,有四只眼睛.民间对他很崇拜,仅仓颉墓就不止一座,还为他建立宗庙.这是河南开封仓颉墓及陕西白水的仓颉墓及庙的照片.实际上,仓颉只是一个传说人物,他是否存在,学界亦有争论,汉字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因为文字具有社会性,是约定俗成的,如果真有仓颉其人,他的功绩也只是将文字整齐划一.
那么,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近年来,汉字起源于图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记录日常的活动和事件,古代先民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比如捕渔就画鱼网和鱼,种植就画禾苗等.这种图形文字在其它古代文明中也曾出现,如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等,都属于人类早期文明的伴生物.随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最近几十年间,在我国遍布南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都发现了陶器上的刻划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既有形象的图画,又有抽象的记事成分,还有大量表示数字的符号,它们的发现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我们的陈列中列举了各地出土的代表不同文化的刻划符号.这里所说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中,把不同地区但具有相同时代和相同文化特征的考古资料归为一种文化类型,并以最早发现的地点命名,比如仰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仰韶渑池村,以彩陶为代表,后来相继发现了同一时期的陕西、甘肃等地的彩陶,统称为仰韶文化.
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刻划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属于裴李岗文化早期,距今约9000年到7500年之前.符号刻在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都具备一定的表意功能,应视为中国文字的始祖.1953年发现的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时期的刻划符号为7000——6000年前,共有27种,是新中国考古中发现最早的一批刻划符号.距今5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以图像居多,较著名的有“日”、“月”、“山”等,有的在刻画之后还往往涂朱或增添小圆圈,以突出符号的功能,可能反映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1992年在山东邹平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时期刻有符号的陶盆残片,距今约4100年——4200年,其符号是在陶器烧好之后刻写上去的,笔划纤细流转,颇似后来的草书,与仰韶和大汶口文化的符号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山西陶寺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一个陶扁壶残片,上面的符号被文字专家释为“文”字,旁边的圆圈为现代“员”、“袁”的声旁.无独有偶,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相当于夏代的一件陶器底部也刻有与古汉字相近的符号,这是左右两只手作拱捧状,为古汉字中的一个基本构形,专家把它隶定为“共”字.虽然这类例证不多,但它却是汉字发明和文明社会到来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如湖北的大溪、屈家岭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等.符号各不相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就其广泛程度来看,说明在成熟文字出现之前,刻划符号已成为古代先民们记事的重要方法.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生产经验和生活知识,需要传承下去,以前的记事性图画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人们逐渐把记事图画加以简化、整理和充实,使它们成为语言的符号,并有了读音,这样文字便产生了.甲骨文就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第二单元:甲骨纪事
甲骨文是商王占卜的纪录,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也有少量的羊骨、猪骨和鹿骨等.商朝时期,生产力仍很低下,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祭祀的同时,商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贞人即主持占卜的人用甲骨进行占卜,向神灵询问吉凶.具体做法是在甲骨上面钻孔或凿孔,然后烧灼,在甲骨的背面就会出现裂纹,即兆纹,贞人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最后将占卜内容及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的形成.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早期遗址中,这就是其中的两块卜骨.这块牛肱骨上面只有一个字,为古体的“又”字,在后来的殷墟小屯的甲骨文中常见此字,但没有流传下来.另一件是一块牛肋骨,上面有“又 土(社)羊乙贞从受七月”几个字,经专家考证,这是一件习作,因为上面的字不符合后来甲骨文的句式,所以应该是当时人练习用的刻辞.尽管如此,商代早期出现甲骨文已是不争的事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