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的起源

中国音乐的起源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音乐,这是一种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开始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也引进了乐器、乐律和音阶。

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中国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这一时期为中国音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中国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包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音乐在这一时期发生显著变化,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新乐风。一方面世界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化。
中国音乐的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包括辽、宋、金、明、清。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呈现出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琴的概念和缘起

琴作为乐器的总称,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艺术工具。或者,换一种说法,所谓琴也就是乐器,是一种能奏出音乐的工具。关于琴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乐器的历史也随同人类历史发展一样,有着自身存在、发展的规律。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的文化古国,其乐器的最初形式,由于没有详尽的文字记载,只能依靠出土文物以及遗留下来的极少的文字记载,从而得以某种程度上的认识。

在原始时期,伴随着智慧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了工具,而大量工具的使用,又启发了人们的智慧。这种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使得人类的祖先就在生产劳动中萌发了乐器这一最初的创造。例如:人们喝水时利用某种果壳饮水直接用嘴饮水更为方便,于是就造出了瓶、碗等器皿。

与此相仿,人类不仅利用嗓音歌唱,而且在竹管上凿出孔或者张弦抚弄以奏出奇妙的声音来伴奏游戏,于是就产生了乐器。

“音”在商代甲古文中和言语的“言”是一个字,言在甲古文中是单管乐器的象形字,下边是口,上边是一支竖立的古代箫管,用嘴吹箫管而发音,这就是言的本意,这正反映出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音乐(歌唱)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乐”字在甲古文中其形如木上张弦,也是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的象形。音和乐两字的含意相近,在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大乐篇》中便已经连用:“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

古代中国的帝尧时代就有了《击壤歌》,其歌词大意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这里的“壤”就是指大地。人们在没有乐器出现的时候,大地被当作了可以发声的乐器,在生产劳动中一边击地,一边唱歌。不难推测,这种劳作下的“击壤”实际上已起到了伴奏的作用。同时,“击壤歌”也说明了乐器的缘起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生产劳动创造了乐器。

中国古代的乐器,最早的可以说是土鼓。《礼记*明堂经》记载:“土鼓,蒉桴,伊耆氏之乐也。”“夏后氏之足鼓。”以上记载说明了最初土鼓的形式。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甲古文中专场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形制在后代有多种变化,以致从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钟,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商代以来的钟为铜制,多为大、小三枚组合起来的编钟,成为按一定音列组成的乐器。

埙,是古代的一种泥土制作的吹奏乐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埙为陶制,是橄榄形、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有一音孔、二音孔、三音孔、五音孔等多种。后代的埙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

关于弦乐器,由于没有有关文献的记载或文物的证明,只有存疑。

当代世界上已有乐器几万种,但意的说来,原始社会乐器的创造与发展是当今乐器迅猛发展的根缘。而原始乐器的发展也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即:形式上由不定型到定型;种类上由少到多;音律上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由不相联属的单音到有一定高低关系的音列。若把乐器分类,大致可分为: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

参考资料:http://bbs.muwen.com/topic309/30873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