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的一些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1、哲学——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学科。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4、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存在)具有第一性,意识(思维)具有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6、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思维)具有第一性,物质(存在)具有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7、一元论哲学——裂丛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因此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
8、二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析中主义。
9、可知论——肯定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10、不可知论——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不可知论。唯心主义不都是不可知论。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错误的。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论。只有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
11、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12、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当作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13、辩证法——辩证法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机整体。
14、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其所描绘的世界图景只不过是零散的、绝对的、孤立的画面拼凑而已。
1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16、第一次飞跃及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17、第二次飞跃及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与挫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18、三次历史性巨变——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孙中山领导。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定成。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