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谋天下统一六国,却被刘邦捡了个大便宜,这是否是对秦的巨大嘲讽?

如题所述

我最先想到的一句话是“创业难,守业更难”,秦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但仅仅二世而亡,这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存在谁捡便宜的问题,也不存在什么巨大的讽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进步而做出的必要牺牲而已。


从奴隶社会迈进封建社会,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统一度量衡,实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大一统,也是秦创造的史无前例的奇迹和创举。秦并非亡于秦法,而是亡于人祸,这个人就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扶苏、蒙恬、蒙毅被赵高害死,大秦宰相李斯死于赵高之手,秦二世最后也被赵高所逼自裁而亡。可以说赵高一个人上演了一起复仇的好剧,大秦帝国的骨干和中坚都被他一网打尽,从而敲响了秦亡国的警钟。


刘邦捡的不是便宜,而是一个烂摊子。经历了秦末的乱世,诸侯争雄、民生凋敝,我们称之为英雄的西楚霸王的项羽动不动就屠城,严重的削减了人口的数量。


因此西汉初年,大汉的国力根本无法与匈奴抗衡,只能自保求安。和亲政策并不是丧权辱国,而是权宜之计,去和匈奴打正面战斗,才是不顾国力、舍本逐末的亡国之举。

所谓的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倒不如说是秦律汉法一脉相承更为合适。和项羽所说的:“我可以取而代之”不同,刘邦对始皇帝嬴政的态度是:“大丈夫应当如此!”


刘邦认同始皇帝嬴政的伟大,并将其树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这位大汉天子对于始皇帝心中充满了景仰之情。刘邦能在秦末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一统天下,靠的绝不是运气,更不是什么捡便宜。


刘邦年少立志、周游四方,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公子魏无忌为自己的榜样,师从魏无忌门客张耳获得了快速成长,进而成为反秦的中坚力量。

在沛县,把自己的“狐朋狗友”都打造成了栋梁之材和可用之人。萧何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坐镇关中,粮草兵源源不断,这也是刘邦屡败屡战、败而不灭的原因所在;曹参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多次冲锋在前,攻城拔寨、不畏生死;樊哙屠夫出身,却成为鸿门宴中项羽也不得不赞赏的英雄勇将;吕后吕雉从一个富家小姐,逐步成长为大汉天下的合格接班人。


韩信从默默无闻的士卒,到名震天下、用兵如神的兵仙,是刘邦给了平台和机会;人品下作、为人不齿的陈平,在刘邦处也得到了发挥的空间,毒计频出、克楚兴汉;谋圣张良追随左右屡出奇谋,阳谋主道、安汉兴刘。

在面对利益时,刘邦选择了克己服人。面对韩信的坐地起价,要求封他为代理齐王的图谋,刘邦选择了直接封韩信为齐王以顾全大局;面对必须用黄金才能实行离间计的说辞,刘邦选择了舍弃,四万斤黄金全权交给陈平处置,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屡次败于项羽的时候,刘邦说出了谁能为我争得天下,我就把天下与他共享的话。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从来不存在什么捡便宜和嘲讽,承认伟大的同时,也直视存在的不足,才是客观的读史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