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英语方面的疑惑大家多帮忙啊!

这不,下周要中考了,有些疑问我要问下大家大家知道多少写多少,我急用啊。
语文
1 怎样写议论文?2 怎样才能使自己上考场后看见作文题目后不紧张,可以很快索定目标去写,我考语文就怕作文,不能够顺理成章,思路不够清晰,有时候就容易慌写翻题,我该怎么改正这方面的缺陷?
英语
1怎样练好听力在紧剩的这几天中得以提高?最快要多久见效?2 怎样练用所给单词适当形式填空这一类题,我很多是靠预感做得,虽说错的也不是太多,但觉得很虚伪很假,这样下去很危险,我怎样才能准确的根据语境填空?请各位支招!3 我做阅读题时有的几个答案很相似不知道该怎么选,这可怎么解决?是不是理解上的问题?
望大家多支招,最好能在这几天内管用,谢谢了!

《如何写议论文》课堂实录
关键词: 思考 分析 表达

师:有些同学说议论文不会写,接下来我想对议论文多说一些。所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发表看法。要写好议沦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 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衷及里 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 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二)注意材料
1、占有材料
2、库存材料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我们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
3.运用材料 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三)语言表达
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晶看起来都不是很华田,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师:根据我刚才讲的,请大家对下面这件亭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饼之争
两个小男孩为了一块饼在争吵。他们争辩谁应该吃大的一半。两个跑去找父亲解决纷争。
父亲说:“你们为什么不把饼切成两块一样大的呢?” “没有办法。”“那么你们梆硬币决定,输的人切饼,赢的人速饼。” 两个男孩同意这个办法,结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半。 (摘自1月31日《上海家庭报》)
生:这则故事其实谈的是公平问题,他的父亲给予俩儿子一个公平的权利,一个是切饼,一个是选饼,父亲的聪明在于:分饼的权利与选饼的权利分开,使权利不至于太集中。
生:两个小孩都显得很自私,只知道为自己着想,想得到大一点的饼,没有谦让的精神和宽宏大量的气度。
生:父亲的聪明之处在于,既公平地解决了孩子的争斗,又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孩子。
生:一个好的制度比道德规范更可行,更有效。父亲虽没有救给他们谦让、奉献的精神,但却教给他们很好地处理困难、问题的方法。
师:以上同学认为这是一种聪明的方法,那么,有没有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聪明呢?如果将“分饼”的方法引申开来,会右什么后果呢?
生:两个男孩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不知道为别人着想。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不值得提倡的。
生:由此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认为,面对这种情况,父亲可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救他们应诚有一种谦让的精神。父亲用另外一种方法顺利地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纷争,从分饼结果来说,父亲是成功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父亲的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两个孩子想霸占整个饼.即有强烈的占有欲的基础上,因而,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
师: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可总结出以下几种说法:
1.肯定父亲的这种做法;
2.父亲的做法不对,让儿子只想多得,不懂谦让;
3.从道德与规范两方面来说,尽管父亲的思想觉悟不高,但处理问题的方法非常恰当。
这三种观点都没错,议论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对这则材料,我的看法是:开始,我也认为这种做法比较聪明,后来仔细一想,觉得不妥。这篇材料刊登在《上海家庭报》上,《上海家庭报》是一份教育性的报纸,该则材料登在上面,究竟是一种什么导向呢?两个小孩为了一块饼而争执,他们只顾自己多吃,却没有一点谦让精神。父亲用谁输谁赢这样一种带有赌注性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似乎不是很妥当,它迎合了小孩希望多得的思想,虽然解决了问题,但这只是治表的办法,将来兄弟之间还是可能纷争不断。如果能从道德的角度教小孩谦让,我相信将来就不会再有争执,父亲也可一劳水逸了。
生:听了方老师刚才的看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三个中国人正在打篮球.这时有四个美国人跑来要与他们三对三地对打比赛。显然,四个美国人中有一个人只能站在旁边观看,他们没有说谁不应该上场,而是主动地拿起篮球站在罚球线上准备投蓝,结果投中的三个人参与比赛,没投中的人就自觉地退到一边观看,这当中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但很自然地解决了谁该上场、谁不该上场的问题。
这种方法比起相互争执或投硬币的方法有效得多。评判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视具体的对象而言。在“分饼”故事中,两个儿子都只是两个还不懂事的小孩,一时要让他们达到谦让的思想境界很难。因此,我觉得父亲的这种方法无可厚非,而且实践证明非常有效。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我说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
下面,我抄写一段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和刚才那则材料对照一下,并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
薛包好学有行,弟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取老弱病残者,曰:“我共事久矣。”田园取其荒者,曰:“吾少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朽损者,曰:“素所服,身口所安也。”(薛包是东汉汝南人,字孟尝,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著称)
还有一则故事:(关于李舶的)
李舶本姓徐,名世舶,字茂功,随李世民征战,封英国公。姊尝病。舶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焚其须髯。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舶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舶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生:在与弟弟分财产时,薛包不但没有与弟弟争执,而且主动地挑“老弱病残者、荒者、朽损者”,体现了高尚的情操,为什么?因为“薛包好学有行”。薛包与上面两个小孩形成鲜明的对比,关键也在于受教育的程度与个人的修养有别。
生:李舶虽然是仆射,但当他妹妹生病时,亲自为其熬粥,连“须”被“焚”也在所不惜,还深感内疚。这也体现了兄妹之间的友好情谊。
师:“分梨”、薛包与李舶这三故事看似没有关系,但我们分析下来,发现它们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兄弟姐妹之间只要谦让、友好,什么事都好办,所谓家和万事兴;反之,兄弟姐妹之间斤斤计较,争吵不断,则什么事也不好办,家庭也就肯定好不起来,严重的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同学们在写的时候,还可以补充一些事例,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下面,我布置一个作文题:《金鱼之死的启示)
金鱼之死法
董玉洁
只要有鲜水,金鱼就无饿死之虞,但难免胀死之忧。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惑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板,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感,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贪得无厌是金鱼最常见的死因。

在这几天内管用``````推荐你多看基础 把语法掌握牢固 然后稍做点练习题 中考题大部分还是基础~

考场冷静很重要 上考场先深呼吸3下 然后闭眼5秒,想象自己考上重点的样子``然后就轻松了 接下来 就是轻松的努力的答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1
语文
说真的,我很想帮你的,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所以,我就跟你说说我是怎么提高语文的吧,只是经验之谈,不见得见效,只是参考参考。

学语文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真的只有靠平时的积累,如果只靠学习一点经验或者用小聪明,是学不好语文的。

议论文我觉得是比较好写的,议论问就是陈述观点嘛,你对一个事情有什么看法,难道你不能说出来吗?说出来就是议论文嘛!但是一定要有东西可说,要让评卷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比较新颖,有思想,就得靠你平时积累素材了。多看看时政方面的要闻,以及一些杂志报刊的评论和分析,对开拓你的眼界是非常有用的哦!

做一个成功的人,至少要有自己的思想。这一直是我坚信的东西。

至于紧张问题嘛,我觉得是可以慢慢克服的,有一个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很重要的,我试着用这个方法,非常有效的!考试之前,不要总想着过去考得怎么样,心里多对自己说:“这个考试算什么啊,小菜嘛!”多说几次,多做几次深呼吸,就真的不紧张了的!然后,凭你平时的积累,肯定就能够做到文思泉涌的!

但是,注意!语文的学习,积累是最重要的!认真听老师讲课(不管他们讲得多么烂,听了是肯定有好处的),多问语文老师问题,踏踏实实,想提高语文成绩是不难的!

英语

英语我比较拿手啦!也来说一说吧!

有条件就去买一些历年的各地区中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磁带,没事就听一听,最好能做一做听写,就是不用录音稿,自己把听力的内容写下来,对听力是很有效的,我在家没事就会做一做《走遍美国》的听写的,受益匪浅的!

用适当形式填空,我想,还是语法基础要扎实吧!这是做
这种题目所必备的条件,如果你语法不好,那就赶快补一补吧!时间不多了,挑一些基本的看看,不要再钻研那些艰难晦涩的东西了,中考不会考很刁钻的东西的。根据语境,一定要想象一个英语的环境,不要总是以中文的环境去想事情,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根据情景用适当形式填空的题的。

至于阅读理解,我想最好的方法是把每一句话都看明白,在读文章之前先看看题目,找到题目所要关注的要点,再把跟这些要点有关的内容认真精读,仔细分析所给的选项,我想,你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可能是走马观花的在看,认为大致是这样,就没有仔细看,才会产生摸棱两可的情况,你要是认真读了,是不会这样的,答案会非常明显的!

啊……累死了……这真的是我的经验之谈啊!我原创的啊!要是有效的话,一定要跟我加分啊!嘻嘻!我可是过来人啊!

其实到底什么方法最好,关键还是看自己。
不要随意相信一些参考书上的说法,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为好。

祝你考试顺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