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各种危险的行为进行约束,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吗?

如题所述

我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告诉牌子不能去干危险的事情,而不是去约束他干危险的事情。两者虽有相同之处,但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来说却是不同的。孩子还小,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愈是约束孩子,孩子可能对危险的好奇心就越大。而好奇心越大,孩子做出危险举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去告诉孩子不要去靠近危险的东西,而不是去约束他,不要靠近危险的东西。当然,父母对于孩子危险的行为也要进行适当的约束,但在约束之后,更重要的是告诉她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而不是单纯地约束而不言。作为父母,应该让他明白远离危险的重要性,让他知道危险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让他明白后果才能够让他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够自我约束去远离危险。

如果父母仅仅是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去约束他,禁止做那些危险的行为,而没有让他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做危险的行为,这是十分不好的。我们需要明白,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跟在孩子身边,我们最重要的是抑制孩子不该有的好奇心和危险的行为。如果我们不能够彻底的让孩子明白这些危险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么孩子在离开父母以后可能就会像是天性被解放了一样,把所有曾经被父母制止过的危险行为都进行一遍。

因此,我认为父母应该要对孩子危险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危险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而如果他做那些危险的行为,父母会生气,会伤心。只有他真正明白自己不应该做那些危险的行为,他才会懂得时刻约束自己,远离危险,保护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我觉得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因为如果不约束孩子的危险行为,那么他就会危害自己的生命。
第2个回答  2020-09-15
这是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远离危险,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
第3个回答  2020-09-15
个人觉得是比较正确的,因为毕竟是很危险,如果进行约束的话,还是不会发生一些比较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的,也是对孩子生命的保障
第4个回答  2021-10-27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我们都能看得十分明显,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小到他接触过的东西,都要细心去观察,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就比如说小雨天的时候,孩子穿着雨衣想去踩泥坑玩,家长必然会马上进行制止,泥坑多脏啊,也不知道有多少细菌,然后泥巴万一溅到身上了可怎么办。

类似的担心其实我们都能理解,家长说的并无道理,但这样一来,也确实打断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触摸感知觉。

孩子爱摸,对外面事物好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比如对家里的插座啊、暖气片的接口啊、还有外边碰到的各种遛弯的狗狗感兴趣。

有的家长看到就会马上去制止,但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去体验,让她尽量去摸、去闻、去听,不管是硬的、软的、冷的、凉的,孩子也就能借这种机会进行触觉的训练,给大脑不同的刺激。

“插座对应的,可以给她找一些因为接触插座而有危险的视频看,也会带着她一起来摸索插座的原理;

那对于外在的狗狗这种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对象,她想去玩,可以,那么就先去摸摸狗狗比较舒服的地方,让孩子知道触碰狗狗的哪里是比较安全的,也让她了解到除了小朋友可以游戏,狗狗也是人类的朋友,忠诚、有耐心。”


有的人会比较在意孩子的卫生,自然,在触摸这一环节结束后,家长就带着孩子做卫生清洗工作。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参与到她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中,对她来说,是一种认知的探索,也是一种游戏的开始。

在发展心理学中讲到,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这里的游戏可以简单到“我要摸摸这是个什么东西”,也可以复杂到,拼一千块拼图或者一架飞机模型,而游戏带来的是主导着他们向外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触觉、听觉和视觉来感知周围。再或者说过家家这种游戏,其实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做过这种游戏,包括长大成年后的我们自己,而角色扮演则是能很好的强化孩子内心世界对于某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

游戏其实就是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在发展心理学中,将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氛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非社会性阶段,就是大家认为的孩子独自游戏和在旁边观看别人游戏。

第二阶段是,平行游戏,就是指孩子有参与其他孩子游戏的这个意向,比如凑近别人游戏的场所,然后自己再做类似的游戏,但是和其他孩子间是没有交流的。

第三阶段是,社会性游戏,比如有的孩子各自玩各自的,但是每个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又会有语言沟通、情节交流等等互动的关系;另外一种是孩子一起参与同一项游戏,有角色分工,也有共同的目的。

那么我们现在也对于孩子游戏的发展阶段有所了解了,我们要带孩子进行游戏,并不是让孩子一下就要进入到第三阶段的,可以按照发展顺序缓慢进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