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历史和这个名字的由来

如题所述

汉中的名字由来: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

汉中的历史:

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4州,贞观元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汉中。

天宝元年设汉中郡、洋川郡、顺政郡;后又改为梁州、洋州、兴州,兴元元年,唐德宗避朱砒之乱,车驾幸梁州。

改梁州为兴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郑,开中国历史上用帝王年号命府名之先河,兴元府地位同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北宋至道三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属峡西路。熙宁五年设利州路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扩展资料:

汉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生物宝库之美称,具备建设现代化明星城市的客观条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并且生物资源繁多。我市为南北动植物交汇地带。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水稻产量占全省的70%。

森林覆盖率52%,植被覆盖率56%,活立木蓄积量8781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

其中药用植物1300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称,天麻、西洋参、枣皮久负盛名,杜仲为全国第二大基地。

栖息在秦巴山区的野生动物280多种,列入国家和省上保护的珍稀动物42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稀世之宝驰名中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9

一、汉中因汉水而得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发源于市域宁强。公元前451年,楚国在汉江中游的安康设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东汉初,郡治迁入本地后仍称汉中,“地名漂移”延用至今。

二、汉中因历史而闻名。

1、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有较为成熟的聚落形成。

2、夏代,境内有褒国。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

3、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

4、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于秦国、蜀国。

5、公元前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西汉初郡治迁至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境内)。东汉初郡治复还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

6、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7、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

8、晋太康十年(289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

9、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并侨置秦州及70多侨县。

10、隋初,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

11、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

12、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

13、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川峡四路之一)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

14、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西路治设于兴州(略阳);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

15、元代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16、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

17、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扩展资料:

汉中因气候物产而盛名。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市域2.7万平方公里,385万人生长于斯。这里居北方之南,南方之北,属亚热带与北温带过渡区。山川相间,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度湿度有度,生态环境宜人。正可谓“气候居南北之适中,物产兼东西之共有”。

汉中的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居全省第一,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全国闻名。高等植物3000余种,素被称为“天然药库”,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全国驰名。

农业主产大米、油菜,林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城固柑桔、西乡樱桃闻名遐迩;“汉中仙毫”茶叶荣获第31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著名小吃麻辣鸡、牛肉干、面皮、菜豆腐、罐罐茶等色香味形让人流连忘返。

野生动物500多种,尤以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最为珍稀。探明矿藏60多种,宁强、略阳、勉县“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洋县的钒钛磁铁矿、西乡的石膏矿、镇巴的煤碳、石油、天然气等开发价值巨大。

汉江、嘉陵江流经市域,水资源总量达146亿立方米。汉江水质最为优良,成为“南水北调”供北京、供西安的首选水源。凡到过汉中的人往往感慨不已,无不称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处处皆风景,气候最宜人,物产惹人醉,难忘汉中情”。

参考资料来源:汉中市人民政府——首页 > 自然地理 >解读汉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 (陕西省西南部城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0
汉中的来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因汉水得名,即被水所绕之意。但后来研究汉中地方史的人,都无法解释,便生出许多臆测。其实最早的汉中并不是现在的汉中,而是另有所指。汉中盆地最先称为褒国,再就是南郑县了。

公元前451年秦国从蜀国手中夺取了汉中,秦国已实行县制,在此设立南郑县。南郑县的名字取得,是因为当年西戎入侵,部分郑国人南奔来汉中,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秦国为了巩固和加强南郑的军事力量,派左庶长修筑了南郑乡城,其址就在今汉中市,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称南郑,后来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公元前441年蜀利用秦国在南郑立足未稳的机会,重新夺回南郑。蜀王封弟弟苴侯于汉中,称蒯萌王。公元前387年秦从蜀人手中重新取得南郑。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郑为基地,取道五丁关、金牛道灭了蜀。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即今天川陕公路沔县至剑门一段。途中以金牛峡、五丁关等处最险。金牛峡、五丁关一带为石炭岩地质,崖峻谷深,谷状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假意送给蜀王能粪金的石牛和珍宝美女,蜀王贪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开山通路将石牛运回国内。秦人尾随五丁之后,灭了蜀国。这条路便称为金牛路。在宁强境内仍有金牛峡、五丁关、金堆铺、烈金坝等与传说有关的地名 。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民富国强,已有并吞天下之志。灭巴蜀后安顿好了后院,着手进一步蚕食楚国。公元前312年秦夺取楚丹江流域,又败楚汉中,置汉中郡。

楚汉中郡在什么地方呢?《战国策》苏代对燕王说: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月至五渚。夏水是一条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区,有三条,在江夏入汉。《史记正义》引《括志地》说: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房陵县即今湖北房县 ,属竹山地区。汉中即指今湖北竹山地区,其地理上正被汉江和沧浪水所围,沧浪水又称汉水,所以被称为汉中。此地正是秦头楚尾。汉中是一片连接巴蜀的山地,是江汉平原即楚国内腹的一道屏障,因处秦头楚尾之地,成为楚秦、楚巴的争夺焦点。

楚人在蚕食汉江诸国后,前后以汉水命名的并非汉中一处,还有汉东、汉北等处。

秦取得统一后,实行郡县制,汉中郡扩大到汉北(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郡治新城(今安康),正处在汉中郡中部。东汉时四川盆地及西南地方实力增强,汉中郡治才迁到南郑,有加强防范的意思。

东汉末年,曹操从张鲁手中夺取汉中郡,此时汉中郡的下游古汉中,中游新城,上游南郑都成为吴蜀争夺的军事要地 。为了军事上的需要,遂于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在新城设立魏兴郡,古汉中设上庸郡。南郑仍设汉中郡。从此以后,二千年来一直被沿用下来,汉中就专指汉水上游的盆地了。这种地名上的张冠李戴现象,地理上称“地名漂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2-20
汉中顾名思义,就是汉水中段,当然这个汉水不是现在的汉江,而是古汉水。古汉水发源于陇西地区,大约在西汉至东晋这段时间内,某一次强大的地震,将汉水阻断,原本发源于秦岭的两条支流,成了现在汉江的正源。这次地震的具体时间没有定论,但是越来越多做此研究的人认为是东汉阳嘉二年。汉水被阻断后,其正流沿陈仓峡谷南下,形成现在的嘉陵江,如今嘉陵江的源头,仍然叫西汉水。汉中盆地位于原来古汉水的中游,因此得名
第4个回答  2018-07-02
汉中顾名思意汉水之中,古汉水指南郑至郧阳段!勉县段称为沔水!因此汉中郡初始并不在汉中丶而是安康境内!秦统一后丶纳入南郑!扩汉中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