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舍利桩

如题所述

你好  有一种盆景叫做舍利

 采挖山桩,特别是失去控制的乱采乱挖,一方面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由于采挖者大多是山民,他们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采树桩死亡比率很高,浪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自培素材则正好相反,从播种、压条或扦插开始培育,不仅克服了采挖山桩的诸多弊端,而且增加了林木资源。 
  树桩盆景(本文指用山桩制作的盆景,下同)因自身特点和诸多要求,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自培盆景(本文是指用自培素材制作的盆景,下同)则正好相反,可以进入千家万户,对于盆景文化的宣传、普通和应用,对于盆景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成型时间 
  一般爱好者认为,山采树桩在栽种时已经很粗大,因而成型较快;自培素材因为是从种子或小苗开始培养,成型较慢。但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会发现:许多速生树种自培成型时间比山采树桩成型时间要短,有的经过技术处理甚至短了许多。 
  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树桩。有经验的盆景人知道,再美的树桩,美不过一两个部位,并不是所有的部位都符合盆景的艺术要求,所以需要再造型。对不理想的部位如根路、坡脚、桩身、枝干等,在大小、方向、位置、曲直诸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再生、造型和养护,并且造型过程不断循环,需要很长时间。一般的树桩基本成型需要十几年,长的需要几十年,已成为业内共识。 
  自培素材成型时间比树桩快,那是因为它在优越的人为环境下生长,可以连续地进行人工调整和控制,实行跟踪造型和管理。 
  自培素材因为成型时间比树桩快,所以桩头显得比树桩小。但是小的桩头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粗。总体来说,人工营造的生长环境要大大优于山桩原生地的生长环境,所以生长速度较快。就以速生树种为例,20龄的树木可以说是“青年”树,因树种不同,按一般养护,其生长速度是前期慢中期快,平均应在每年增粗0.8厘米至1.3厘米之间,那么20年的素材也有20多厘米,在盆景树木中也能算“大树”了。 
  现在业内已有不少制作者利用速生品种的自培素材,制作古老的大树盆景,其成型时间大大缩短,被誉为盆景造型技术的一场“革命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盆景,既粗大又古老,而且成型快,造型形式灵活,可以随心造景,使制作者满意。笔者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捆绑合栽法 就是把自培素材培养到一定时候进行捆绑合栽,经过一两年的加工和处理,就可以生长在一起了。目前在我国岭南地区,不少人用此法制作大榕树盆景,效果非常好。 
  2.贴干嵌入法 将优美的枯桩按需要画线打槽,将同种树木素材沿著枯桩栽下,并将素材枝干沿著枯桩嵌入槽内后固定,经过两三年养护,就可以合二为一了,可以做得天衣无缝,真是神奇至极。目前主要在柏树、梅花等珍贵品种的雕刻和舍利桩上应用。 
  3.模型缠绕法 将设计好的盆景样式(主干以下)用软质木头做成模型,把素材沿著模型四周种下,均匀排列并按需要缠绕后固定,三年左右即可长在一起,桩身凹凸不平,苍古奇特。在欧美盆景界经常有这方面的展示。

  三、观赏要素 
  自培素材在人为的环境中生长,可以在生长过程中跟踪造型,用技术手段对素材进行前期艺术加工,就素材总体而言,比一般树桩要美,而且造型形式比树桩灵活。自培素材每个部位的观赏要素都可以进行人工控制,因而桩身自然、比率协调、线条优美。 
  而树桩只能在有限的部位和要素上受到控制,所以需要重新裁截,将好的要素保留,不好的除去,按照自培素材的养护过程进行再生再造后,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外观。而且这种再造是有限的、被动的,不像自培素材那样随心造景、灵活多变。(

  四、应用范围 
  自培素材因为成型早、桩体小、样式多样、造型灵活,大大提高了素材的应用范围,被广泛应用到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丛林盆景、微型盆景等盆景类型中。素材的艺术加工手段增多,意境表现空间也被扩大。而树桩素材则多数被应用到一盆一树的树木盆景中,其意境的表现往往受到许多限制。 
  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同的手法就需要用不同形式的素材来表现。自培素材因为是定向培养,可以制作多种样式,所以作者能得到称心如意的材料,并且选择余地较大。而用树桩素材来表现某个特定主题时,总有“百里挑一”的烦恼。 
  用特定的素材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在作品制作初期,“材”与“ 题”的融合并不十分完美,因此还需要组合后的调整。对树桩素材来说,不仅调整余地小,而且调整过程长,自培素材则相反,调整的灵活性较大,过程也相对缩短了许多。 
  所以,自培素材在应用范围、意境表现、作品调整等方面为盆景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请参考 来自网络的资源

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追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盆景的舍利干,古拙、粗犷、张扬、奔放,有非常强的山度感。天然的或精工雕凿的舍利干,与枝叶交相辉映,色彩对比强烈,凹凸起伏.刚柔相济.极具美感,深受盆景爱好者青睐。
天然形成的舍利干,是自然界树木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风吹雷劈、砍伐践踏、虫蛀蚁咬等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自然生长的树木往往有部分树体死亡,形成枯荣互见、丛死相依的局面。而死去的木质部分则往往白骨化——成为天然的舍利干。这种自然形成的舍利干苍健奇诡,造型奇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惠顾。
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蘖枝进行压条繁殖。翌春剪离母树,移栽他处。母树经压条时修剪刺激,当年便在基部再发生几个强壮的萌蘖枝。次春又可继续压条,由于多年反复压条作业,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桩头,有时白蚁侵入桩头,咬食木质,到一定时间清除白蚁后则成为舍利桩头,更显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