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时期一两等于多少银元?

《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军费各800万两。哪个赔的要多啊?那时的一两等于多少银元啊?

《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中的银元指的是西班牙本洋,1银元=0.7两白银,因此2100万银元=1470万两白银,而《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军费各800万两,共计1600万两白银,因此,《北京条约》赔的多。

扩展资料:

1、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该条约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以及内河行驶主权被严重侵犯,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百度百科-北京条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2100万银元指的是西班牙本洋,2100万银元=1470万两白银。

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而后来中外条约中规定的中国赔款都是“若干两白银”。计算的名称和单位为何发生变化?原来,这和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对外贸易的不同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外(主要是中英间)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英国当时防止货币外流,禁止本国银币出口流通,所以中国赚取的外贸利润并非英镑,而是英国商人从世界贸易中获得的西班牙本洋。这种银元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就开始铸造银币,它的币面花纹有西班牙带王肖像。这种银元被称为西班牙本洋,在广东一带被称为“佛头”,它具有成色统一、规格整齐、便于计算携带等优点,在世界殖民地间广泛流通,英国商人在与中国正常贸易中也大量使用这种银元。由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这种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广东地区。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给英国2100万银元,就是指这种西班牙本洋。这实际上反映了尽管中国当时闭关锁国,但并非没有中外贸易,而且中国从中获得大量外汇的历史现象。
也有人认为《南京条约》中的银元是指另外一种墨西哥货币——墨西哥鹰洋,简称“鹰洋”,这是错误的。1821年墨西哥宣布独立后,停止铸造西班牙本洋,后来开始铸造本国货币,币面花纹有该国国徽的图形,故俗称为“鹰洋”。但是据可靠记载,鹰洋是在1854~1856年(咸丰四年至六年)间流入中国的,不可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对外赔款的货币。
那么《南京条约》后的对外赔款为何改为以银两为支付单位呢?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丧失了中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只好用中国传统的银锭来支付数目巨大的赔款了。
白银:清朝白银与铜钱的比价在19世纪初是白银一两兑铜钱1000文左右,至鸦片战争前夕,则为白银一两兑铜钱1650文。
另1:一枚银元重0.72两至0.73两之间,按0.72两重计算一下,2100万元合1512万两白银人民币近151.2亿元!但当时赔的应该是西班牙银元,一枚价格在400-500元,计算一下应该在84--105亿元。
另2:在南京条约中,赔款2100万银元,但这里的银元指的是西班牙银元,1银元等于0.73两白银,那么2100万银元就相当于1512万两白银。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300万元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关于赔款数额的确定,英国殖民者有其自认为“合理”的强盗逻辑。
这2100万银元,即1512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之后的赔款就可以自己换算一下了,但是不同时期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不同的,不过大体上比例不会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1600万;《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0878240、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00003000两。本息合计90000800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追问

给你满意回答吧,虽然答了很多废话,只有第一句是我想要的。

追答

下面的作为解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9
清朝早期 以及之前的古代 黄金与白银的比例一般都在1:10 有波动 但是不大 贬值主要是 铜钱VS金银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 白银的价值越来越低 从1:10 变成了1:50 甚至更多
清代银圆是以白银为主要材料的货币,面值为“壹圆”。白银的含量很高,但不是纯银,因为白银性质柔软,100%纯银币不能适应频繁流通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入少量其他金属,以增强硬度。清代著名银币光绪元宝的成色为91%含银量。

他们之间的换算和价值 我有一篇网上的文章 供您参考
先说说银子和人民币的比值。历史学者曾提出一个约略的公式: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除非是战乱,这个公式在清朝末年以前,大致是通用的。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通过中国古代各朝大米相对于银子的价格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
  例如,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中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660元。(由于粮价这几年不断上涨,1.75 元,在一些地方恐怕只能购买糙米了,比如笔者所在的城市东北大米每市斤为2.2元——2.4元。)
  综合历史学者的研究,古代银子与今天人民币的对应关系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
  明朝中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2000—4000元。
  从上面的表中不难看出,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两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物价和人们的收入:一只手给你增加收入,另一只手则抬高物价,两只手孰轻孰重,那就要看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状态是否良性、良好;看当时社会政治生态是否稳定、安定、和谐!
  再来说说银子和银元的比值。民国初期使用银元,有所谓“袁大头”之类的银元流通。那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货膨胀比较厉害,银元折合今天的人民币也不大好把握,有学者作出如下比值,可以参考:
  1912年一块银元的实际购买力,约合今天人民币50多元;
  1926年一块银元合今天的40多元;
  1936年一块银元合今天35元以上。
  仅举一例,来印证上面的估算是否靠谱。1917年,胡适到北京大学文科讲授中国哲学、英文修辞学课程,他在美国所写的博士论文就作为北大哲学课的讲义。26岁的胡适,刚进入社会做事,就拿260银圆的月薪,相当于今人民币10000多元。而他住的北京大学教员宿舍是免费的,9银圆的伙食已很丰盛(当时北大的学生在食堂包伙仅4两银子即5.6银圆),每月还有 200多银圆节余。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大学教授的工资非常优裕、待遇非常优厚,令人垂涎。二是学生包伙一个月5—6个银元,约合今天300 元左右,基本靠谱。那时能够上大学的孩子绝非穷家小户子弟,其伙食标准与今天的学生食堂不可同日而语!
  这括弧内的一句话至关重要,那就是银子与银元的比值问题:4两银子折合5.6银元(圆),由此可见一两银子折合1.4个银元。
  在民国初期一两银子折合1.4个银元,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如下:
  1912年,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70元。
  1926年,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56元。
  1936年,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49元。
  如果有一个家庭,把1两银子从盛唐传至民国初期,则其价值则由3000元变为50元左右,两者比例竟然接近60比1!时间跨越了1200余年,而物价则几乎上涨了近60倍,换言之,银两的价值只有原来的60分之一了——这是由大米换算的结果
第3个回答  2013-06-19
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因当时国内流通银两成色不佳,这2100万元采用了广泛流通的西班牙银元来支付。
西班牙加罗拉银元含纯银370.9英厘,值英币50.12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