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评价

如题所述

历史文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评价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的赞扬说。李清照在她的诗《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对项羽不肯过江表示了惋惜,又高度赞扬了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
另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的批评说。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认为项羽无法正视胜败之事,缺乏卷土重来的勇气和决心,是一个失败者。
总的来说,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评价,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多样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19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亦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02
历代对项羽乌江自刎相关评价汇总如下:
1、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司马迁: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郭嘉: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4、诸葛亮: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
5、范浚:若籍则无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能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偾弃去,徒以匹夫小勇,欲决雄雌于挑战间,至力蹙势穷,犹将驰杀一二汉将,以见枝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然则籍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