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秋游都有哪些娱乐项目?

如题所述

说起秋游,古人可丝毫不输于今人。

登高、赏菊、吃螃蟹、举办诗会、骑射、秋猎……等等,即便是秋风萧瑟,古人的娱乐项目也完全不会变少。

举几个例子:

一、秋猎

古人秋游比现代还会玩,打猎放在以前实属常事,但现在……谁打一个我看看。

康熙在位期间,秋猎甚至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狩猎活动,史称为''木兰秋弥''。

通过秋猎活动,在训练八旗子弟骑射善战的同时,又能够巩固满蒙两族关系,这使得秋猎在清朝成为历代帝王秋季出行的头等大事。

木兰围场

二、登高

古人是真的很喜欢登高了,一年四季不管啥时候都要爬一爬,活动活动筋骨。

哪像现在的人,一天到晚床上度假。

来品品古人的登高佳作!

欧阳修的《秋日与诸君马头山登高》写道:

晴原霜後若榴红,佳节登临兴未穷。

日泛花光摇露际,酒浮山色入樽中。

金壶恣洒毫端墨,玉麈交挥席上风。

惟有渊明偏好饮,篮舆酩酊一衰翁。 

乘着秋兴爬山,又正逢佳节,当真是游兴无穷。

此时再想想欧阳修醉翁的名号,千言万语不禁化成一句,

“秋色无限好,诸君,不醉不归!”

三、赏菊

赏菊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常事,有关菊花的名句也是不胜枚举。

元稹的《菊花》中写道: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看花看到忘记时间,不知不觉天色将尽。

时值深秋,百花凋尽,唯有菊花丛丛盛开,文人墨客秋日赏菊,赏的就是这别具一致的风采吧。

秋日赏菊正当时!别懒了出门赏花去!

四、吃螃蟹

古人很早就知道螃蟹贼好吃了!!

李白曾感叹“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苏东坡也感叹"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为了吃螃蟹甚至不惜以诗换蟹。留下了“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的佳话。

秋天能舒舒服服吃上一顿大闸蟹,那真是快活极了。

还记得看《红楼梦》时,众人一边吃着蟹一边咏诗,这情景放到现在来看,都还是让人羡慕的流口水。

看着就好吃的大闸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5
六博,又称“陆博”:可以看做象棋的前身,以为没人六枚棋子而得名。六博在棋盘和棋子之外还有箸,相当于后来的骰子,在行棋之前使用,因而六博的胜负有很大的偶尔偶然性。六枚棋子为:枭、卢、雉、犊、塞(2枚),“枭”之外的5枚又统称为“散”,玩法就是以杀枭为胜,枭也就相当于后来象棋中的将或帅。六博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都非常盛行,后来六博发生分化,一支发展后来的象棋,另一支则演变为赌博的手段。最早形式的六博在宋代就消失了。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阶层在宴饮时所进行的一项游戏。春秋时期,诸侯宴请宾客的礼仪之一是请客人在席上射箭,因为射箭在当时是六艺之一,为士人必备的技能,但也有一些客人射艺不佳,于是就采用以箭投酒壶的方式来代替,逐渐成为一种风习,投壶代替射箭成为了酒席上的一种游戏。秦汉之后,“雅歌投壶”几乎是士人们会宴之时的必有项目,并且产生了许多比较复杂的形式,游戏的难度有所增加,同时趣味性也变得更强。然而在宋代之后,投壶渐趋衰落,不复盛行
射覆:是古时《易经》占卜的学习者所玩的一种卜测性质的游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射覆”的直义就是猜测覆盖物所遮藏的是什么东西。游戏的时候,覆者用盆、碗、杯、盂等器皿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的方式来进行猜度。覆盖的一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时也写下一个字来让别人卜测。射覆需要运用到非常玄妙的易学知识,蕴含着全息理论的奥义,但也表现出通常思维所不可理解的一面。
围棋:是一种双方各执黑白棋子进行对弈,以最终占地面积大小来定胜负的游戏。战国时期赵国史官编写的《世本》称“尧造围棋”,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反映围棋起源之早。至少在春秋时期,围棋已经很为流行。其后围棋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经过较大改进,三国时期魏邯郸淳在《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而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载明当时的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这与现代围棋的格制是完全相同的。明清两代则是围棋发展的高峰,名家辈出,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种兴盛的局面直到清末因国势衰弱而被截断。
中国象棋:在战国时代已经成为了贵族阶层所流行的一种游戏。它是由六博 演化而来,象棋是模仿当时的兵制而设计的,象棋游戏也具有军事训练的意义。后来象棋取消了“六博”用的投箸,也就是说不再存在侥幸的成分,而全凭实力和智谋取胜。此后秦汉及至隋唐象棋在流传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最后定型于北宋末年,即当代的象棋样式。
百戏:产生于汉代,是当时各种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原本涵盖广泛,包括各种乐舞、说唱、戏耍等,而宋代之后则习惯上将百戏仅用于称呼杂技一类的表演。
角抵:又称“角”,是两人相抵以较量力气的一种运动。角在战国时期已经兴盛,秦代时更名为角抵,有一种说法角是从黄帝战蚩尤时流传下来的。到了晋代,角又称为“争交”。相扑是角在南北朝时期又起的名字,这项运动在唐代时传入日本。其实,角在早期的涵盖是很丰富的,到宋代之后才变为专指相扑一类的摔跤活动。骑射:即在马上射击,最初是一种军事技能,后来也作为一项独立的体育活动。中国古代早期,马只用来驾车,并不用来骑乘,直到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决心改易服装,建立骑兵。后代历朝也都建有骑射部队,至于辽、金、元等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朝代更是以骑兵立国,骑射是一种看家本领。清朝前期,骑马和射击都被看作是生活必备技能,连同妇女和儿童也普遍善于骑射,骑射成为民族兴盛的一项标志,后来战事平息,骑射则主要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而存在。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10年)已经很为盛行。秦代,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进入汉代又复兴盛,并被视为“治国习武”之道,在军队和宫廷之中十分流行,使得蹴鞠由一种下层人民的运动提升为贵族运动。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著——《蹴鞠二十五篇》,这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体育著作,可惜已经失传。到了唐代,球的制作技术和运动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球变得更圆、更轻,而充气技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唐代分队比赛,由原来的直接对抗转为间接对抗,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为胜,并且还出现了女子蹴鞠队,女子蹴鞠不射门,而以踢球的技法显胜,这也被称为“白打”。在球的制作方面,宋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要“正重十二两”,“碎凑十分圆”,由此可见制球工艺已经非常精湛。清代开始,蹴鞠运动变得冷落,慢慢就消迹了
豆叶戏:又叫“掉城戏”,是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所发明。万历皇帝奢华淫逸而不事政务,在宫中与宫女和太监们纵情享乐,琢磨出了一种具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游戏的玩法非常简单,分为小规模和大规模两种。小规模玩法是:用色罗一方,界成井字形的九营,中间的一营为上营,四方的四营为中营,四角的四营为下营,宫女用银钱或小银珠投掷,落在上营赏银九两,落在中营赏银六两,落在下营赏银三两,双抛双赏,落在营外和压着井字,则均罚银六两。大规模的玩法是:在御前十步开外,界画出一座方城,城内用数个十字分成八个部分,即方城八座,每座城中分别写上银十两至三两不等,太监用银豆叶(即豆叶大的银子)或者八宝(即八种表示吉瑞的佛教用品)唱着投掷,落在哪城就照数赏赐,落在城外或压着界线,则收其所掷银豆叶或八宝。因为游戏以掉城决定赏罚,所以又得名“掉城戏”。。——鹰翔史海拾遗
第2个回答  2019-10-16

NOI.在古代,象棋的前身是六博,也叫做陆博。两人相博,每个人有六枚棋子,故称六博。其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偶然性很强,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李益的《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写道:“分曹六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分曹”就是“分拨”。玩六博的时候笑语喧哗,很热闹。

NO2.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平民家的传统游戏。在明清小说中,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镜花缘》里的那位“乌投壶”,能玩出“苏秦背剑”、“鹞子翻身”、“朝天一炷香”、“张果老倒骑驴”等许多投壶花样,可见这种游戏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NO3. 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戏娱用具,即马吊牌。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全副牌有四十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四种花色。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他下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纸牌游戏“斗地主”的打法。

第3个回答  2019-10-16

登高,这应该是保留节目,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秋高气爽,登高望远,兼怀念亲人。


赏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黄灿灿的秋天黄菊中,偏有一丛白菊独自屹立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
秋猎。这个爽朗的秋天不如和我一道,轻骑马,力挽雕弓,张满弓射猎去。眼下正是草白鹰飞季节,兔子和狐狸都长的肥美鲜嫩。

第4个回答  2019-10-16

古人龟柔娱乐项目大部分应该是响风云车弹琴作画,踢球,还有炊烧烤之前应该都是会有的吧,当然可能没有现代的娱乐这么多,或者是吃的类型那么多,但是起码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