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八大戏曲剧种有那些?

如题所述

一、中国传统的八大剧种是: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昆曲和粤剧。
二、简介:
1、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称“京戏”、“国剧”、“皮黄”,为中国戏曲剧种之首。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
2、评剧
评剧是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曾经被称为第二大剧种,鼎盛时期除个别省份外几 乎都有评剧院团(京津冀东三省河南广西新疆青海内蒙云南贵州重庆武汉江西山西山东陕西安徽等)。评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俗称蹦蹦戏、平腔梆子,落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1935年改称今名。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
3、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其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目前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有“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之称。
4、越剧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又称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陕西、湖北等地,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5、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6、秦腔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7、昆曲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昆剧的音乐曲牌、表演舞蹈对其他剧种影响很大。
8、粤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3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近三百个剧种,“中华之声——2006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主要选了以下八大剧种——  

1、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2、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3、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4、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5、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6、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7、昆剧: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昆剧的音乐曲牌、表演舞蹈对其他剧种影响很大。  

8、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  参见
第2个回答  2020-03-23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近三百个剧种,“中华之声——2006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主要选了以下八大剧种——1.平剧2.京剧3.豫剧4.越剧5.黄梅戏6.秦腔7. 昆剧8. 晋剧
第3个回答  2020-03-23
中国八大戏曲剧种分别为1.平剧2.京剧3.豫剧4.越剧5.黄梅戏6.秦腔7. 昆剧8. 晋剧,这些剧种历史悠久,乃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第4个回答  2020-03-23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2、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3、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4、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5、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6、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7、昆剧: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昆剧的音乐曲牌、表演舞蹈对其他剧种影响很大。
8、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