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如题所述

借鉴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层次和内容:
1、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三者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个层次。
(1)会计目标。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对于会计目标,我国往往借鉴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即“决策有用观”。但是,会计目标本身就是特定会计环境下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进行的一种主观认定,会计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会计目标相关成果不可以简单的套用。一般认为,“决策有用观”比较适宜于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会计环境,而“受托责任观”比较适合委托方和受托方可以明确辨认的会计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发达,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并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号”服务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当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尚不能保证理解复杂的会计信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些都决定了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不应完全脱离“受托责任观”而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关注受托责任的同时必然需要作出有关决策以评估代理人履行受托责任的好坏;而要关注决策有用,做出决策时也必然受委托代理关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2)会计基本假设。是由财务会计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主要是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是作为财务会计存在和运作前提的基本概念,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都离不开主要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所建立的基本假设。缺乏这些前提假设,就不会有财务会计了。
(3)会计对象。由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报表应设置那些要素,设置多少要素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若会计对象不明确,会计要素的设置就会失去客观依据。
以上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位同等,构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个层次。
2、财务会计要素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二个层次。
(1)会计要素。是指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对象,也是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财务报表的各种信息是以会计要素为基础的。因此怎样定义会计要素,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处于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之间,是两者之间的“桥梁”。既反映会计目标的基本内涵---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又和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一起统驭着财务报告信息批露的范畴。我国目前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13项一般性原则,因其未清晰体现这些一般性原则的层次性而倍受争议。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重新建立包括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并体现其层次框架,辩明关于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问题。
在基本假设的前提下,考虑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便具体化为财务会计要素;为了实现会计目标,正确的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具备规定的分层次、有主次的信息质量特征。因此,会计要素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二个层次。
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个层次。
在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中对会计要素进行定性说明和定量描述的过程,称为“确认与计量”。根据会计实务的实际程序,任何一项交易,从开始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到通过报表传递已加工的信息,总要经过两次确认:第一次确认是为了正确的记录,称为初始确认;第二次确认是为了正确地列报,称为再确认。
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按照财务报告的目标把账户记录转化为报表与项目,成为对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这是财务会计的最终要求,因此,这一系列的会计处理过程构成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终层次。
总之,财务会计概念内容框架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人造的概念系统,它存在并运行于特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财务会计假设是该系统的周边界限,本质、目标、原则、对象等则是该系统的结构部件,这些部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在会计本质的指导下,以会计目标(质量特征属于目标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为逻辑起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演绎、实证、定量、事项和伦理等方法)逐级开展会计原则、会计对象以及会计对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概念框架的未来发展,最终使概念框架体现出内涵完整的概念体系、深刻的哲学思维和科学的实证系统三方面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